僮拥莆穰不作声,起来城上已残更。
郑衾还却披衣出,此际如何睡得成。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又用韵简朔斋》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中文译文:
僮拥莆穰不作声,
起来城上已残更。
郑衾还却披衣出,
此际如何睡得成。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景象。诗人在望着城上的时候,看到僮仆们默不作声地收拾着莆田和穰城(地名),而城上的钟声已经敲响了残更。此时,郑衾(人名)却披着衣服出去,这个时刻,他如何能够入睡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眠与思虑。僮拥莆穰的景象暗示了生活的繁忙和辛劳,而城上残响的钟声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辞别。诗人通过郑衾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无法入眠的情感。在这个时刻,诗人思绪万千,无法安睡,他对郑衾的行动产生了疑问和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无眠之感。诗人通过城上残更和郑衾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也能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思索。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结构,每句四个字,字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独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意蕴含丰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