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淡淡水悠悠,有客江边孟浪游。
渔父相逢欲借问,掉头吟咏不相酬。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又渔父四首》是宋代蒲寿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山淡淡水悠悠,
有客江边孟浪游。
渔父相逢欲借问,
掉头吟咏不相酬。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游客在江边遇到了一位渔父,想向他借问一些事情,但渔父却转身吟咏,没有回应游客的问题。诗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沉而难以捉摸的情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边渔父与游客相遇的画面。诗中的青山和江水形容得淡淡的,给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感觉。渔父和游客的相遇似乎是偶然的,游客希望能够向渔父借问一些问题,但渔父却没有回应他,而是转身吟咏。这种场景给人一种神秘和难以理解的感觉。
诗词中渔父的行为和态度暗示了一种超越言语交流的境界,他通过吟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直接回答游客的问题。这种不相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言语和表面交流的质疑。渔父的吟咏可能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和对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沉思。
整首诗词给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感觉,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言语的限制的思索。通过描述渔父和游客之间的互动,诗词传递了一种超越言辞的思想和意蕴,引导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东风力弱未扬埃,密泛丛兰有意哉。可是伸眉须酒满,只应弹指又花开。吹毛句妙无人领,击钵诗工着底催。照水只愁羞冕绂,勋名盖世亦时来。
老汉才生便著忙,周行七步似颠狂。赚他无限痴男女,开眼堂堂入镬汤。
酒晕衬横波,玉肌香透。轻袅腰肢妒垂柳。臂宽金钏,且是不干春瘦。捻金双合字,无心绣。鬒云半堕,金钗欲溜。罗袂残香忍重嗅。渡江桃叶,肠断为谁招手。倚阑凝望久,眉空斗。膏雨晓来晴,海棠红透。碧草池塘袅金柳。
银云卷晴缥缈,卧长龙一带。柳丝蘸、几簇柔烟,两市帘栋如画。芳草岸、弯环半玉,鳞鳞曲港双流会。看碧天连水,翻成箭样风快。白露横江,一苇万顷,问灵槎何在。空翠湿衣不胜寒,日华金掌沆瀣。甃花平、绿文衬步,琼田涌出神仙界。黛眉修,依约雾鬟,在秋波外。阁嘘青蜃,楼啄
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断云飞雨又经年。思凄然。泪涓涓。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人生天地间,本非金石坚,况复历岁久,蠹坏无复全。龋齿虽小疾,颇解妨食眠,昨暮作尤剧,颊辅相钓联。欲起嬾衣裳,欲睡目了然,恨不弃残骸,蜕去如蛇蝉。或当学金丹,挥手凌云烟,逢师定悠悠,丹成在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