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
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溅溅。
罗氏家潇东,潇西读书园。
笋茁不避道,檀栾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
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
嵌宝响笙磬,洞中出寒泉。
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
吾将从此逝,挽牵遂回船。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游愚溪》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意行到愚溪,竹舆上鸣担肩。
冉溪昔日有人居,埋没已不知年。
偶然托起文字工,遂将愚溪传传扬。
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悠悠。
罗氏家在潇东,潇西有读书园。
竹笋茁壮不避道,檀栾摇动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
青苔石破篆文,辨不出瞿李袁。
嵌宝响笙磬,洞中涌出寒泉。
与三五位同游客,拂石弄潺湲。
转眼间生出白云,似欲驾我登仙。
我将从此离去,挽着船绳回返。
诗意:
《游愚溪》描绘了诗人黄庭坚游历愚溪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愚溪的向往,以及对溪水、山岩、植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诗中融入了一种怀旧之情,通过描述过去的人居和岁月的消逝,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人以游愚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赏析:
《游愚溪》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愚溪的山水风貌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竹舆鸣担肩"、"古木荫溅溅"、"檀栾摇春烟"等,生动地描绘了愚溪的景色和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通过描写愚溪的山石和洞穴中的铭文、青苔、宝石、笙磬等细节,展现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底蕴。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诗末的"我将从此逝,挽牵遂回船"表明了诗人对游愚溪之行的结束和即将离去的决意,同时也传递出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慨。
整首诗以愚溪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通过描写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使诗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共鸣。
一派清江两岸平,湿云将雨暗柴荆。十年一觉荆州梦,通济江头沌里行。
清樽泛菊。共剪西窗烛。一抹朱弦新按曲。更遣歌喉细逐。明朝匹马西风。黄云衰草重重。试问剑歌悲壮,何如玉指轻拢。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洲。
房公昔漂泊,置酒此鸣琴。人事有忧乐,山光无古今。风流俱寂寞,结构尚萧森。松竹含虚籁,犹疑弦上音。
而立之年不啻过,十分减尽少年豪。吃它官饭如何稳,着了朝衫说甚高。勤向溪山供日课,剩栽花木足年劳。客来不周嗟无肉,菜本新添数百窠。
人人有个生缘,且非东土与西天。击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