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梅依草遗愁尽,细草缘阶满意生。
莫道中年春思少,每逢佳处眼偏明。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幽园即事四首》是宋代王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园即事四首
残梅依草遗愁尽,
细草缘阶满意生。
莫道中年春思少,
每逢佳处眼偏明。
译文:
残落的梅花倚着青草,余愁尽消。
细嫩的草从台阶边生满了喜悦。
不要说中年的春天思念减少,
每当遇到美景时,眼中的明亮更加显著。
诗意:
这首诗词以幽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诗人首先描绘了残落的梅花倚着青草,表达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但同时也暗示着忧愁的消散。接着,诗人描述了细嫩的草从台阶边生长,充满了满足和喜悦的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不同于一般人的灵敏感知,他指出中年时期的人并不缺少对春天的思念,反而在面对美景时更加敏锐、明亮。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幽园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体验。梅花的凋零和青草的生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人生的离合和变迁。诗人通过细草缘阶满意生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最后两句则透露了诗人眼中的独特视角,中年时期的人同样怀念春天,但他们在面对美景时更加敏锐,眼中更加明亮。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受。
但苦奇寒恼病翁,岂知上瑞报年丰。一庭不扫待新月,万壑尽平号断鸿。茧纸欲书先研冻,羽觞才举已尊空。若耶溪上梅千树,久我今年系短篷。
弦绝秦筝镜任尘。细腰休舞凤凰茵。一枝浓艳埋香土,万颗珍珠泾袖巾。行雨不归魂梦断,落花难伴绮罗春。汉皇甲帐当年意,纵有芳魂不似真。
解我葱珩脱孟劳,暮年甘与子同袍。新诗比旧增奇峭,若许追攀莫太高。
胸次有千年,囊中乏一钱。客来临旅殡,官为雇归船。通德梳新髻,童乌拾旧编。伤心邻巷里,废宅锁塞烟。
海岳宴咸通。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
风霜老◇蹙龙蛇,中有青春白玉葩。要使根深生意遂,不妨秋雨卧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