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生憎儿子态,更无春怨与秋悲。
略将杯酌随宜具,剩有溪山取次嬉。
爱客不妨兼泛泛,论文何苦太奇奇。
况曾窥得尊生术,通昔蒲团日一炊。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云顶院和徐叔子韵》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和对友谊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大生憎儿子态,
更无春怨与秋悲。
略将杯酌随宜具,
剩有溪山取次嬉。
爱客不妨兼泛泛,
论文何苦太奇奇。
况曾窥得尊生术,
通昔蒲团日一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为主题,展示了作者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重视。
诗的开头描述了老大不喜欢儿子的态度,但作者并没有抱怨或忧伤。在作者的眼中,春天的怨恨和秋天的悲伤并不存在。这表明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不会因为不如意的事情而沮丧。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作者只是随意地品味着酒杯中的酒,不追求琐碎的细节。他保留了游玩山水的乐趣,随时都可以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种随性而为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作者还表达了对友谊和交往的看法。他认为与喜欢的客人交往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可以随意自由地相处。而对于文学创作和学术论文,作者认为过于奇特和独特的表达并不是必要的,简单自然的写作风格更加可取。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曾经学习过的尊贵的生活方式,即隐居山野、过简朴的生活。每天只需一顿简单的膳食,坐在蒲团上,品味生活的真谛。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也展现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豁达心态和对友谊和简朴生活的珍视。它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淡然。
多病带围宽。未到衰年已鲜欢。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缺月无情转画栏。凉入苎衾单。起探灯花夜欲阑。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拈得渔樵笛谱看。
相逢一解颐,款曲吐肺腑。主人爱敬客,童孺亦呼舞。击鲜倒家酿,花枝照樽俎。善谑时绝倒,惜饮亦径醉。十年一会面,此身几寒暑。不见即相念,临分无可语。翰墨要陶练,饮食谨调护。行役今何时,天寒岁将莫。故乡松梓荒,他乡寓儿女。岂不念之深,只觉丹心苦。天机马出塞,人事
貔貅万灶绕城坳,礼重亲耕指近郊。丰稔早占种稑种,泰和端叶地天爻。弄田何足论钩盾,劳燕真看出大庖。诏许三农瞻日表,不须前蒲纛拥梢。
八年方把袂,万里只含情。已自忘颜面,犹能记姓名。深杯照落日,寒叶动秋声。独愧飞蓬影,飘飘过此生。
还君横卷空长叹,问我何年便退休。欲借岩阿著茅屋,还当溪口泊渔舟。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满裘。万里还朝径归去,江湖浩荡一轻鸥。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云足,盗釂恐深坐。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夜归肺增涨,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