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游锺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终日观赏山峦,对山景不感厌倦,
购置山地,期待在山间度过晚年。
山花虽凋谢,山峰依旧屹立,
山水虽然流动,山自然宁静闲适。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山的钟爱和对自然的追求。作者称自己整日都在欣赏山峦的美景,但他对山的景色从未感到厌倦。他甚至有意购买山地,希望在山间安享晚年。
诗词中的“山花落尽山长在”表达了山的永恒存在和不变之美。尽管山花凋谢,山峰仍然屹立不倒,展现了山的坚韧和恒久不变的特性。
最后两句“山水空流山自闲”,表达了山水的自然流动和山的宁静闲适。山水自由地流动,而山则保持着宁静和自得其乐,与外界无关。
整首诗词以山为主题,通过描绘山的美景和表达对山的情感,展示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宁静的心境。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洞庭波色惜不得,东风领入黄金尊。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唱和。安知寂寞西海头,青pF未垂孤凤饿。
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多多泻酒愁无况,久久吟诗淡有情。花作雪飞深一寸,月随云上恰三更。
江河浪如屋,要须沧海容。可怜狄仁杰,犹复负娄公。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门前车马尘滔滔,试问有谁閒似我。夜灯照出千古心,晓窗掣破重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