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穷不人信,欲说更何为。
日永书肠觉,霜浓病骨知。
□家兵溃后,交绝廪空时。
头白风尘境,消磨尚有诗。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又作散愁》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再次写下散愁,
穷困无人信,
想说却又何为。
日子一天天过去,
心头的忧思越发明显,
冬天的寒霜增添了病骨的疼痛。
家里的粮食耗尽,
战乱之后,交通中断,
空仓期间的艰难境遇。
我头发已经白了,
身心消磨尽管如此,
我依然有诗为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戴表元在困境中的心情。诗人感叹自己的贫穷被人们忽视,他想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却不知如何言说。时间的推移让他的忧思更加明显,寒冷的冬天使他的身体病痛加剧。在战乱之后,家中的粮食已经耗尽,交通中断使得生活更加困难。然而,尽管他面临着风尘的世界,他仍然能够通过写诗来消磨时间,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无奈。诗人通过对生活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贫穷和困苦中的坚持和乐观。诗人的境遇虽然困顿,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如贫穷、战乱和生活困境,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坚持追求艺术的精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读者产生共鸣。
彭城夜雨悲翁季,手植堂前双桂秋。竹马吾何计东阁,巾车何自乐田畴。棣华颇换椿萱树,雁影平沉橘柚洲。更忆北山移植处,钓鱼竿底玉醪篘。
岁岁春寒欲去时,麦牵蚕惹不放归。早知今晓犹差冷,未肯疏它旧裌衣。
九分才是一分春,从此看春更七旬。行世功名初发脚,出门富贵即随身。棋逢要路方高著,马得亨冲定轶尘。伏枥自怜吾久矣,傍观甘作烂柯人。
江左欣初见,倾输便豁然。挽留尝一粥,契阔已三年。老去无新得,书来每自鞭。幽明虽永绝,凛若在吾前。
一壑栖迟久,多生习气消。行藏无媿怍,梦觉两逍遥。倩鹤传山信,疏泉洗药苗。晚来幽兴极,乘月过溪桥。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