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吾所谓果何忧,忧国忧家卒未休。
坐法马迁方去汉,释囚箕子未归周。
西风万籁声声恨,夜雨疏桐点点愁。
有客不知吾所向,却将米价问南州。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忧》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忧吾所谓果何忧,
忧国忧家卒未休。
坐法马迁方去汉,
释囚箕子未归周。
西风万籁声声恨,
夜雨疏桐点点愁。
有客不知吾所向,
却将米价问南州。
译文:
我所谓的忧愁究竟是什么忧愁,
为国家、为家庭的忧愁始终未停息。
座上法马迁已离开汉地,
释放的囚徒箕子也未归于周。
西风中千万种声音都流露出悲伤,
夜雨中稀疏的桐树点点滴滴带来忧愁。
有来客却不知道我的去向,
却将米价询问南州。
诗意和赏析:
《忧》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国家、家庭的关切之情。诗人感叹自己的忧愁何其多,忧国忧家之事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他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典故,分别是法马迁和箕子。法马迁是汉朝时期的名将,他以座上之法迁徙,离开了故土。箕子是周朝时期的贤臣,虽然被释放出来,却没有回到周朝。这两个典故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虑之情。
诗中的西风和夜雨都成为了诗人心中忧愁的象征。西风呼啸在耳边,万籁俱寂,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夜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更加凸显出诗人的忧愁情怀。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有客人来访,但他们并不了解诗人的心境和去向,却询问米价,这种情景使诗人感到无法言表的无奈和孤独。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无助,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愁情感,通过典故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厚重感。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展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孤独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龙蟠虎踞,今古帝王州。水如淮,山似洛,凤来游。五云浮。宇宙无终极,千载恨,六朝事,同一梦休。更莫问间愁。风景悠悠。得似青溪曲,著我扁舟。对残烟衰草,满目是清秋。白鹭汀洲。夕阳收。黄旗紫盖,中兴运,钟王气,护金瓯。驻游跸,开行殿,夹朱楼。送华辀。万里长江险,
从此与君别,临行更一倾。纵令愁作海,谁送酒如渑。已悟兴亡理,空留物我情。不知陶靖节,何物了平生。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可怜杜门久,不觉杜门非。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
群峰峨峨冲北极,一水如帘泻层碧。岳神自古不许卷,留在眼前蒙怪石。彩霞倒影朝为缘,缺月遥挂当幽夕。蜚惟只助小山景,却入民田作膏泽。
花落亭亭素脸开,忍寒刚欲背春来。已迷江令琼花树,更傍周王璧水台。楚馆娇云愁梦断,洛廛香雪待风回。一枝寄远真何益,费尽南朝陆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