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投老断攀缘,忽忆东游已十年。
但有当时京口月,与公随我故依然。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间投老断攀缘,
忽忆东游已十年。
但有当时京口月,
与公随我故依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诗中王安石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晚年,与过去的朋友渐行渐远。然而,突然间他回忆起十年前的东游经历,使他感到时间过得飞快。尽管岁月已逝,但他仍然怀念当时在京口(指扬州)共度的美好时光,特别是那时一同赏月的朋友,他们的友情至今仍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友情的感慨。首句“世间投老断攀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人与人之间缘分的断裂的感叹。人们在世间中逐渐变老,人际关系也逐渐疏远,这使得作者感到无奈和伤感。
接着,诗人回忆起十年前的东游经历,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突然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这使他感到惊讶和惋惜。这种感叹体现了人们常常在回首往事时感叹光阴易逝、岁月如梭的感慨。
最后两句“但有当时京口月,与公随我故依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思念和珍视。他怀念在京口共度的美好时光,特别是和朋友一起赏月的情景。虽然时光已逝,但这份友情依然存在,这种情感的延续给诗词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它既展现了岁月流转的无情,又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永恒。这种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思考,使这首诗词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莫笑花前醉堕巾,放翁又看一年春。寻巢燕熟频穿户,酿蜜蜂喧不避人。楚庙羔豚初散社,稽山笋蕨正尝新。要知不负年光处,南陌东阡自在身。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落日车遥遥,客心在归路。细草暗回塘,春泉萦古渡。遗踪叹芜没,远道悲去住。寂寞荻花空,行人别无数。
采采芙蓉华,集之以为裳。自从若耶谿,登于君子堂。馨香压纫兰,把玩卑琼芳。佩服古无斁,怀人思沅湘。
夜色明河静,好风来千里。水殿谪仙人,皓齿清歌起。前声金?中,後声银河底。一夜岭头云,绕遍楼前水。
世变如江河,不知何时止。芸芸生其间,有如赴海水。乾坤一大甕,岁月等流矢。公言信可感,流辈乃尔耳。古来文章家,传者十数子。磨灭十八九,谁复知姓氏。要为不朽计,圣贤事在己。勗哉立其心,食鱼何必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