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匳苇管可幽居,前日曾藏万卷书。
烽火不知南北渡,祝兹微物莫愁予。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予笔多苇管近又得竹笔匣因作绝句》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用苇管和竹笔匣写下这首绝句,
竹笔匣和苇管都是适合隐居的工具,
前几天我曾经藏起了成千上万卷的书籍。
战火不知道南北的边界,
但我祝福这些微小的物品,不要担忧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苇管和竹笔匣象征着隐居的生活方式,而藏书则代表着智慧和知识。作者希望通过隐居来远离战乱,保护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尽管战火纷飞,但作者仍然祝福这些微小的物品,希望它们不要为他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安宁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担忧。苇管和竹笔匣作为隐居的象征,展示了作者对清净自在的追求。藏书的存在则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微小物品的祝福,希望它们不要为他的困境担忧。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著茶经。
翩翩为学士,冠带自成群。朝去莫来归,终岁常辛勤。盈盈发春葩,烨烨竞芳辰。飘风倏然来,零落成埃尘。黄鹄游四海,日暮集仑仑。愿言息尔驾,还居守蓬门。
金低辟老火,月琯行仲商。是为阴之中,正与日相望。浮云横相掩,人谓妒且狂。彼云初无心,此月亦何伤。水月本同体,其中根於阳。炯炯含内景,随时发辉光。天机之浅者,为人作閒忙。
隔江一带春山好。平林新绿春光老。休去倚阑干。飞红不忍看。东流何处去。便是归舟路。芳草外斜阳。行人更断肠。
行止盘盘,其乐孔多。请以是居,子如之何。
行识桄榔树,初窥翡翠巢。地蒸蛮雨接,山润海云交。讼少通华语,虫多入膳庖。不须思朔雪,梅吐腊前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