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掩风林万窍号,慧因桥畔息方袍。
秦郎閒濯溪头足,许老清挥石上毫。
玉出何年迷草莽,教传异域想波涛。
山门翠拥山岚润,一道光芒月正高。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玉岑》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现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云遮风林万窍号,
智慧因果桥畔息方袍。
秦王闲逸洗足于溪头,
许老清风挥毫于石上。
玉出何年迷草莽,
教传异域想波涛。
山门翠拥山岚润,
一道光芒月正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水为背景,以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云雾弥漫的山林,给人以奇妙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智慧和因果的桥梁,以及一位虔诚的僧人在桥边静坐的场景。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因果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宁静与平和生活方式的向往。
接着,诗中出现了秦王和许老两位人物。秦王闲逸地在溪头洗足,许老则清风拂面,在石头上挥毫。这两句表达了不同人物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秦王的闲逸与许老的清风挥毫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境遇和追求的差异。
下一段诗描述了玉出何年迷失于草莽之中,教传异域,想象着波涛汹涌的景象。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玉器的向往和对历史的留恋,同时也暗示了玉的珍贵和难得。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门被翠竹所拥抱,山岚湿润,一道光芒的月亮高悬天空。这一景象给人以宁静和壮美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美好境界的思考和向往。同时,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比,也反映了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时雨光风总是吟,忧欢元不系晴阴。醍醐未用逾玄酒,中节何须论浅深。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謪仙携妓戏人寰,也被千花妒玉颜。半点闲情千古恨,一波秋水两春山。锦袍宫烛云霄上,白苎乌纱江海间。欲寄双鱼招醉魂,月轮捉了蚤言还。
布谷布谷,十家九家逃亡屋。去冬屯田买牛到黄犊,今春军需剥皮共食肉。无牛可耕休论饭,秋粮要米从何办。布谷布谷奈尔何,江南渐少淮南多。
青壶乃似壶中谪。万象光辉森宴席。红尘闹处便休休,不是个中无皂白。歌烦舞倦朱成碧。春草池塘凌谢客。共君商略老生涯,归重玉田秧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