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西游万玉峰,往来何可太匆匆。
知心能几片云外,回首应多明月中。
争供粟泥怀太白,终留梨实待兴公。
从今若枉诗相问,我住丹霞水竹丛。
《与处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处庆老若圭游览雪窦杖锡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意西游万玉峰,
往来何可太匆匆。
知心能几片云外,
回首应多明月中。
争供粟泥怀太白,
终留梨实待兴公。
从今若枉诗相问,
我住丹霞水竹丛。
诗意:
诗词开篇,诗人表达了自己心怀向往西游的心情,渴望登上高耸的万玉峰。然而往返之间,时间过得太匆忙,不容许停留太久。接下来,诗人提到他与处庆老若圭的知心交谈,仿佛只有在云外的片刻中才能找到彼此心灵的共鸣。回首往事时,他们的回忆仿佛被明亮的月光所浸染。
接着,诗人以太白(指李白)为比喻,表达了争相供奉粟泥(指酒),怀念李白的情感。诗人心心念念的事物,却只能等待未来的兴公(可能指程颢,字兴公),留下梨实、果实的时刻。最后,诗人宣告从今以后,若是白白写下这诗篇,亦将不值得相互问候。他决定停驻在丹霞、水流和竹丛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滋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了诗人与好友游雪窦杖锡的情景,同时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间的情感。诗人借景抒怀,以自然景物映照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追求理想和心灵交流的向往。
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往来匆忙的景象与云外明月下的知心交谈,突出了珍贵的友情和心灵的契合。通过对李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心灵交流的重视。这首诗词蕴含着对友情、自然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和自我滋养的渴望,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闻道筑堂名遂初,规模浑是退居图。藏书自有三万轴,种橘何多二百株。我似杜陵宁老蜀,君如张翰已归吴。诗成把酒遥相属,门外北风方怒呼。
楼上澹山横,楼前沟水清。怜山又怜水,两处总牵情。
屋名尽挂陶家牓,人物应惭菊畔身。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
吾家全盛时,冠盖霭云屯。上车入华省,下车趋里门。宗族百余人,圭璋叠璵璠。胡尘暗河洛,分散各南奔。豫章老风霜,宁有枝叶繁。识者犹爱重,和为千岁根。闻汝居沈黎,乡党颇见尊。尚蒙五世泽,勿鄙三家村。当令化箕子,所在诵文元。念汝今远来,白首共盘飧。会合良亦难,乱离
晓漏启严城,宫臣缟素行。灵仪先卤簿,新谥在铭旌。云晦郊原色,风连霰雪声。凄凉望苑路,春草即应生。寒日青宫闭,玄堂渭水滨。华夷笺乍绝,凶吉礼空新。薤露歌连哭,泉扉夜作晨。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