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落尽柳花时,庭树流莺日过迟。
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復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徴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梨花落尽柳花时,
庭树流莺日过迟。
几度相思不相见,
春风何处有佳期。
译文:
当梨花凋谢,柳花开始盛开的时候,
庭院的树上的流莺声音变得稀少。
我们多少次思念却未能相见,
春风啊,何时才会带来美好的日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崔十五一同前往拜访裴校书(裴矩)却未能见面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梨花凋谢、柳花盛开的季节变化,以及庭院树上流莺声音的稀少,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相思之情的长久。诗人忍受了多次思念之苦,然而却未能与裴校书相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期盼,希望春天的到来能够带来美好的相聚。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笔触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和对美好相聚的渴望。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如梨花凋谢、柳花盛开以及流莺鸣叫的频率减少,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对裴校书的思念之情。诗词中的“几度相思不相见”表达了诗人多次思念的心境,增强了诗词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春风何处有佳期”,表达了诗人的期待和希望。春风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诗人盼望春天的到来,带来美好的相聚时光。这种期待和渴望在整首诗中起到了强烈的情感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裴校书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相聚的渴望,展现了唐代诗人婉约的风格和深情的意境。
早谒龙门鬓未秋,暮年乃复接英游。海濒已幸见公子,瓜垄仍烦访故侯。霖雨即陪诸老进,德星肯为一方留?西城柳色青如许,欲挽长条特地愁。
尝从京索间,跃马望春山。气象归王国,丘陵接汉关。长榆啼鸟乱,细草牧陂闲。老厌行涂路,因歌送子还。
善应随流妙意深,明明一箭中红心。当锋不是由基眼,对面銕山高万寻。
岁月骎骎苦易过,凝霜还见委庭莎。从来桑下不三宿,此去榆光尚几何。旧社久流谁复记,远公难觅恨空多。诸贤赖有刘雷在,时寄新诗到薜萝。
江皋北风至,归客独伤魂。楚水逢乡雁,平陵忆故园。征骖嘶别馆,落日隐寒原。应及秦川望,春华满国门。
脚踏浮云身已老,访道修行恨不早。曾见商周全盛时,不及唐虞古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