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独龙冈畔路。
杖头落索间家具。
后事前观如目睹。
非谶语。
须知一念无今古。
长笑老萧多病苦。
笑中与药皆狼虎。
蜡炬一枝非嘱付。
聊戏汝。
热来脱却娘生袴。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在创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对苏轼、黄庭坚倾倒备至。江西诗风笼罩文坛时,惠洪能独树一帜。其诗雄健俊伟,辞意洒落,气韵秀拔。五古《石霜见东吴诚上人》、《送文中北还》,"用笔高老处,如记如画"(吴乔《围炉诗话》);近体《石台夜坐》、《上元宿百丈》、《早春》,亦清秀奇警。诗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秋□鹞风"(《大风夕怀道夫敦素》),为诸家称道。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
惠洪著有《冷斋夜话》10卷,主要论诗、间杂传闻琐事。论诗多引苏、黄等人论点,引黄庭坚语尤多;记事杂有假托伪造之迹。陈善《扪虱新话》卷八有"《冷斋夜话》诞妄"条驳之,《彦周诗话》等也屡议其非。然而此书亦屡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用。又著《天厨禁脔》3卷,以唐宋各家之篇、句为式,标论诗格,可供研究文学批评史者参考。
所著《石门文字禅》3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径山寺刊本。《冷斋夜话》,有《萤雪轩丛书》本。《天厨禁脔》3卷,有影印明刊本。
《渔父词(宝公)》是宋代诗人惠洪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
来往独龙冈畔路。
杖头落索间家具。
后事前观如目睹。
非谶语。
须知一念无今古。
长笑老萧多病苦。
笑中与药皆狼虎。
蜡炬一枝非嘱付。
聊戏汝。
热来脱却娘生袴。
译文:
走过孤寂的龙冈旁边的小路。
手杖上挂着撒网,家当散落。
看到未来的事情就像亲眼目睹。
并非预言的话语。
要知道一念之间,时空无关。
老渔父长笑,多病的痛苦。
笑声中药物和狼虎一样凶猛。
蜡烛只有一支,不是交托的。
只是与你戏耍。
这里炎热的夏天脱下娘家的长裤。
诗意和赏析:
《渔父词(宝公)》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词,通过渔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世间事物的看法。
诗中的渔父行走在独龙冈旁边的小路上,手杖上挂着撒网,家当散落。这一描写反映了渔父平凡而艰辛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后事前观如目睹”,意味着作者对未来的事情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洞察力。然而,诗人却明确指出这不是预言的话语,而是告诫人们要明白一念之间,时空无关。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瞬息万变的态度,强调了思想和心灵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老渔父长笑的情景,他虽然身患多种疾病,却能从笑声中表达出病苦的坚韧和乐观。作者进一步比喻笑声中的药物和狼虎一样凶猛,暗示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蜡烛只有一支,不是交托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无所依托、寄托的孤独状态,与前文中的撒网、家当散落形成了呼应。
最后一句“热来脱却娘生袴”,是对渔父的一种调侃和戏谑,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脱和轻松。这句话以幽默的方式结束了整首诗词,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总体而言,《渔父词(宝公)》通过对渔父形象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人生的深思和对世事的洞察。诗中运用了意象丰富的描写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的困苦、变幻和孤独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湖波漾日乱檐花,人影天光带落霞。衣岫浅寒杨柳陌,醉归闲数欲栖鸦。
仙苓千载赤脂殷,雕琢移来湘簟间。从此不须沾小草,长陪清梦白云闲。
模楷亲前哲,丰姿自轶群。回翔垂白发,凌厉即青云。幕府列功簿,诗书清塞氛。宝仙催命驾,拱木漫新坟。
倚楼历历算行藏,囏阻颠危暗自伤。垂近七旬天所借,孰怜三岁父云亡。岭南蛊毒千山雾,燕北毡寒六月霜。殿榜郡符皆画饼,空余骨痛似金疮。
惊飙振林梢,落日挂马首。世方功名图,我自饥寒走。萧条政长路,欢喜逢故友。酒酌戒毋多,诗声愧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