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渔父诗四首》

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
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渔父诗四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第一首诗描述了一个渔父对君王的认识和追求。他早早地认识到君王的品德和能力,因此期望君王能寻找到合适的人才来辅佐国家。这首诗表达了渔父对国家兴旺和君王的期望。

第二首诗中,渔父提到一个叫子陵的人,他应该已经放弃了贵族的生活,选择了过简朴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贵族生活的虚荣和腐败,决定返璞归真。这首诗传达了渔父对于追求真实和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

第三首诗表达了渔父对于高尚品德的认识。他认为真正的高尚品德是无法隐藏的,即使被人遮掩也终将显露出来。这首诗强调了渔父对于品德的重视和认同。

最后一首诗中,渔父提到了一个女子称赞韩伯休。这个女子可能是渔父所熟悉的人,她也认同并赞美了韩伯休的品德。这首诗体现了渔父对于女性的认同和重视。

整体而言,这组诗词展现了渔父对于君王、品德和真实生活的思考和观察。通过对不同人物和情境的描绘,诗词传达了渔父对于高尚品德和简朴生活的认同,并呼吁君王在治理国家时寻求真实、高尚的人才。同时,诗词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女性地位的重视和认同。

  • 《忆秦娥 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 《无尽桥》

    园林作佛事,施子不少吝。携筇渡一溪,华藏愈无尽。

  • 《木兰花》

    锦云十里川妃供。一棹晚凉风款送。只愁无处着清香,满载月明船已重。冰壶水鉴元空洞。天意似嫌红翠拥。并教风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浑减

  • 《次韵戴帅初架阁剡居四首》

    书担随身又入山,危途步步转头看。近于潇上二三里,难似江西十八滩。

  • 《水仙》

    万卉净如扫,风霜犹典刑。睟容闲整整,姱节矫亭亭。几滑铜熏鼎,窗明石砚屏。窈深人不到,香触梦魂醒。

  • 《还县》

    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南陌东村初过社,轻装小队似还乡。哦诗忘却登车去,枉是人言作吏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