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
渔父
扁舟沧浪叟,
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
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
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
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
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
此翁取适非取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渔父的生活和心境。渔父乘坐小船在浩渺的大海上,他的心境与波涛清澈一样。他不自夸自己的家乡,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白天在沙滩上吃饭,晚上在芦苇丛中过夜。他唱歌唱到最后还要再唱,手中拿着一根竹竿。竿头上的鱼线长达十几尺,船只随着水流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世人很难理解他的深意,这位老人所追求的并不是捕鱼,而是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渔父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渔父虽然在物质上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不追求名利,不被世俗所困扰,他的心境如同大海般宽广深远。这首诗表达了渔父对自由、宁静和内心深处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思想倾向。
如水澹交疏,寻思道更殊。乖张颠覆易,知己便相於。路坦如平掌,风传语不书。烟霄明月静,负志话清虚。
谁言田家乐,所乐亦岂常。耕敛稍不给,丰歉复相当。五月了蚕事,十月登稻粱。所入不偿用,闲少实多忙。营营事公私,劳苦过即忘。岁功已告毕,蜡社聚一方。酌酒宰鸡豚,鼓腹坐山阳。宁知朱门内,昼夜罗酒浆。贫富在所遭,苦乐难较量。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钱塘江上雨初乾,风入端门阵阵酸。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官垂泪湿铃鸾。童儿空想追徐福,疠鬼终朝灭贺兰。苦议和亲休练卒,婵娟剩遣嫁呼韩。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