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
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
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
回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渔父》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境遇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反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
一片划断春水中的一叶,一根渔竿上长满了茂密的竹子,眉毛和胡须已经白得几乎快要脱落了。
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
渔父陆应没有祖传的家业,而香鱼必然是从他那里得来的。
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
他的儿子也以捕鱼而闻名,通常被称为“鱼鹧”,唱着歌儿来到我洞庭湖边。
回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
渔父转过头来,深感愧疚,他的传统职业正逐渐消失于滚滚沧海之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渔父的生活情景,通过渔父的形象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生计的影响。诗中展示了渔父的悲凉境遇,他们没有祖传的家业,只能依靠捕鱼为生。渔父的眉毛和胡须已经白得快要脱落,他们的生活如同那片孤叶,被时光的洪流划断,且渐渐被湖泊吞噬。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渔父生活困境的关注和同情。
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的反省。作者自称“我洞庭”,以渔父为镜,反思自己的境遇。他回首过往,深感愧疚,意识到自己与渔父的处境并无太大差别,也受到来自社会变革的冲击。通过渔父形象反思自省,诗人传达出对社会流变的思考和对个人身份认同的探讨。
整首诗情节简单,寥寥数语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和诗人的反思,诗意深沉内敛。通过渔父这个形象,贯休表达出对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的关注,并引发读者对生活本质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
玉斝清晨荐酒,天风静夜飘香。凤吹管截孤竹,琴弦曲奏潇湘。
新亭高敞枕城隈,万里江山爽气来。云外孤峰擎日晚,林间啼鸟唤春回。登车谩有澄清志,览景惭非赋咏才。太守风流民讼简,落成尊酒许相陪。
近人于仕宦,如以韩卢猎。泰山有不见,得兽夸足捷。学问夫何如,有书钥诸箧。府史以为师,仅能署吏牒。雕鞍骤肥马,画阁贮美妾。万一至公相,岂堪任调燮。老友刘密翁,早隶周孔业。大辂鸾和鸣,大乐律吕协。南省据都曹,不以贵自挟。朋来多下交,宾至必谦接。解官寓城东,座寒
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匿。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退当弃捐,贫贱招毁讟。栖栖去人世,屯踬日穷迫。不如守田园,岁晏望丰熟。壮年失宜尽,老大无筋力。始觉前计非,将贻后生福。童儿新学稼,少女未能织。顾此烦知己,终日求衣食。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袅袅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先生有号复有官,不畏隆暑兼冬寒。归来山中侣松桧,无愧太上翔云冠。我比同庵有余乐,云山百好无一恶。喜君宏度如容波,愧我大匏真濩落。乃今漂流如无何,进退未果徒镌磨。梦魂游扬欲舞蝶,归意浩荡遄飞梭。得归冲啬虽当侵伐后,一醉尚可同咏归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