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苦人意未相谙,率以初尝废后甘。
王氏有诗旌橄榄,可怜遗咏在巴南。
程敦厚,字子山,眉山(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民国《眉山县志》卷七)。歷官校书郎、起居舍人兼侍讲、中书舍人。谄附秦桧、桧卒落职。事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一六、职官七○之二七、三九、选举二○之六,《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六。今录诗十六首。
《余甘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程敦厚。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愁苦人意未相谙,
率以初尝废后甘。
王氏有诗旌橄榄,
可怜遗咏在巴南。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在经历困苦之后才懂得欣赏美好事物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第一句说道:“愁苦人意未相谙”,意味着那些从未经历过困苦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痛苦的心情。作者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于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同情。
接着,诗词的第二句是:“率以初尝废后甘”,指出只有在经历过困苦之后,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美好事物的甜美。这里的“初尝”表明作者认为美好的体验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积累的。
诗词的第三句提到了“王氏有诗旌橄榄”,这里的“王氏”指的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而“诗旌橄榄”则是指他们的诗歌作品。这里作者将王安石的诗歌比作橄榄,是在赞美他们的诗歌之美和价值。
最后一句“可怜遗咏在巴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已经过世的文人境遇的同情和怀念之情。巴南是指四川地区,这里可能暗示着那些被遗忘或被边远地区所限制的才子们。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困苦与美好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在经历困境后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美好事物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已逝文人的怀念和同情之情。
风舞花旛万缕轻,石炉香冷一灯明。坐来耳目身心静,仿佛慈云礼纖声。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须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恶钳鎚下番身,未必锋芒发露。不惟斩得猫儿,也解煞佛煞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