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官角黍迎嘉节,上圣斋居袭美祥。
金阙鉴观真绪远,永延鸿庆庇多方。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御阁端午帖子》是宋代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官角黍迎嘉节,
上圣斋居袭美祥。
金阙鉴观真绪远,
永延鸿庆庇多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诗人描述了宫廷里举行的端午节仪式,以及皇帝在斋戒中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他通过描绘宏伟的宫阙和祥瑞的氛围,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太官(官署名称)为背景,描述了端午节在宫廷中的庄严和喜庆。太官是举行宫廷仪式的地方,而“角黍”则是端午节的重要食物之一,象征着丰收和祈福。诗人通过描绘太官迎接端午节的场景,以及皇帝在斋戒中享受美好时光,展示了宫廷中的繁荣和庄严。
诗中提到的“金阙”指的是皇宫中的金色大门,表示皇权的威严和尊贵。诗人通过“金阙鉴观真绪远”的描写,表达了皇帝对国家前途的深远展望,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最后两句“永延鸿庆庇多方”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祝福。诗人希望鸿运长久,国家和人民都能得到保佑和庇护。整首诗词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展示了宋代宫廷的盛况和皇帝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宫廷的庄严和繁荣,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省署惭再入,江海
埙动篪鸣只自知,忧轻责少幸官卑。声名谩作耳中瑱,科第空收颌底髭。西鄙猖狂犹将将,中朝闲暇自师师。近成新论无人语,仰羡飞鸿两翅差。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瑟瑟秋声,萧萧天籁,满庭摇落空翠。数遍丹枫,不见叶间题字。人何处、千里婵娟,愁不断、一江流水。遥睇。见征鸿几点,碧天无际。怅望月中仙桂。问窃药佳人,谁与同岁。把镜当空,照尽别离情意。心里恨、莫结丁香,琴上曲、休弹秋思。怕里。又悲来老却,兰台公子。
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
归老何须乞镜湖,秋来日日饱蓴鲈。正令霖雨称贤佐,未及烟波号钓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