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寐登临处,漂流来此行。
长年为客意,落日倚栏情。
雨过水光发,风生云态轻。
山川深郎旧,巉绝有余青。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雨后登双溪阁》
朝代:宋代
作者:王铚
诗词的中文译文:
梦寐登临处,漂流来此行。
长年为客意,落日倚栏情。
雨过水光发,风生云态轻。
山川深郎旧,巉绝有余青。
诗意和赏析:
《雨后登双溪阁》是宋代文人王铚的作品。这首诗以雨后登上双溪阁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头,“梦寐登临处,漂流来此行。”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梦想和追求。他在梦中就渴望登临高处,现实中他像漂流者一样来到这里。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追求理想和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长年为客意,落日倚栏情。”表达了诗人长期以客身份居住在此地的心情。诗人在异乡漂泊,对于故乡的思念和久居他乡的孤独感在诗中得到了抒发,而看着落日倚着栏杆,诗人的情感也随之流淌。
接着,“雨过水光发,风生云态轻。”这两句描绘了雨后的景色。雨过后,水面上的光芒闪耀,风吹起云朵轻盈飘动。这种描绘展示出自然界的美妙与变化,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最后两句,“山川深郎旧,巉绝有余青。”描绘了山川的景色。山势险峻,巉岩屹立,山水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带出了历史沧桑的感慨。这种景色让诗人感叹时光的流转,但山川依旧,仍然保留着原始的青春活力。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王铚的《雨后登双溪阁》传达了对于理想追求与思乡情感的交织,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赞美。同时,诗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世界的独特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的同时也能产生共鸣和深入思考。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