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房厌危坐,出户旷舒散。
草木雨多思,云山晚相乱。
索回俯川陆,窈窕见楼观。
耳目久尘埃,兹辰一湔浣。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雨后之南陵点馔》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后南陵,我厌倦了在斋房里危坐,走出户外,感受广阔的宽敞。雨水滋润了大地上的草木,使人思绪万千;云和山在傍晚时分交相辉映,形成美丽的景象。
我索回了从高处俯瞰川流的视野,看到远处的楼阁若隐若现。长时间的耳目尘埃被洗净,此刻是一次清洗。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后南陵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感慨。斋房的压抑使他感到厌倦,而走出户外后,他感受到了宽广的舒适与自由。雨水滋润了大地,使得草木茂盛,也使诗人的思绪纷繁起伏。在傍晚时分,云和山的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丽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和遐想之感。
诗人通过索回视野,俯瞰川流,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视野,目光得以拓宽。他看到了远处的楼阁,这些楼阁在雨后的环境中显得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遥远感。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耳目久经尘埃的疲倦,这一刻仿佛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使得他感到清新与舒适。
整首诗词以雨后南陵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宽敞、自由和清新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心灵的一次净化与洗涤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得以感受到一种舒适、宁静和洗涤的氛围。
鬼方生猃狁,时寇卢龙营。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天星下文阁,简师临我城。三陌观勇夫,五饵谋长缨。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太华色莽苍,清渭风交横。胡马悲雨雪,诗人歌旆旌。阏氏为女奴,单于作边氓。神皇麒麟阁,大将不书名。
平生吾子最知心,巴陇飘零岁月侵。万里喜闻身尚健,五更惟有梦相寻。插花意气狂如昨,中酒情怀病至今。共约暮年须强饭,天台庐阜要登临。
经界废已久,王者无尺土。强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孱弱困道傍,性命轻毫缕。为政须务本,析薪何匪斧。
寿夭虽云命,荣枯亦大偏。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小桥枕沧湾,一水绕清激。横来莫知源,委去无寻迹。戏鱼时度浅,好鸟忽鸣寂。堂坳隐空谾,竹树閟寒碧。朝霏兴朱栱,倒影汎瑶席。仰窥一迳上,始觉藏深僻。尚忆客中行,盘峤倦登陟。峰回路忽下,溪馆曾休息。高低相掩遇,景趣无终极。朅来坐忘疲,欲去或穷夕。安得青霞人,共此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