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落日倚西风,历历兴亡望眼中。
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马恨无穷。
客愁已付蒲萄绿,迳雨空余玛瑙红。
我亦欲谈当世事,无人唤醒紫髯翁。
梁栋(一二四三~一三○五)(按:栋生于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历已入新年),字隆吉,祖籍相州,侨居镇江(今属江苏)。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宝应簿。八年,爲仁和尉。宋亡,流徙武林、建康、茅山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以诗入建康狱,未几放还,遂定居建康,一时江东人士从学者甚衆。元成宗大德九年卒,年六十四。遗着由元金华胡廼裒集栋门人所记爲《梁先生诗集》。事见《宋遗民录》卷一二胡廼《梁先生诗集序》。 梁栋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明程敏政《宋遗民录》爲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雨花台》是宋代梁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云落日倚西风,
历历兴亡望眼中。
山入六朝青未了,
江浮五马恨无穷。
客愁已付蒲萄绿,
迳雨空余玛瑙红。
我亦欲谈当世事,
无人唤醒紫髯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观景的场景,以及作者对兴亡历史和时代的思考。诗人站在雨花台上,孤独地凭栏远望。他看到孤云在落日的映衬下,依靠西风的吹拂而飘散。他心中历历在目地看到兴亡的历史,这种兴亡的变迁在他的眼中变得清晰可见。他看到山脉延伸进入了曾经繁荣的六朝古都,但那时的繁华已经不再,只剩下青山依旧。他看到江水上漂浮着五匹马,这象征着他对历史的无尽遗憾和忧伤。他的客愁已经付诸于蒲萄的绿叶中,而道路上的雨水却只留下了残留的玛瑙般的红色。作者也想要谈论当世的事情,但没有人能够唤醒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洞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花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兴亡历史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孤云、落日、西风等形象的运用,将自然景色与历史的兴衰相联系,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体验。他看到山脉和江水,使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流转。诗中的五马象征着辉煌的过去,但现实中只剩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忧伤。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客愁、蒲萄绿、迳雨、玛瑙红等意象相结合,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诗中的"紫髯翁"象征着具有智慧和见解的长者,诗人渴望有人能够唤醒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洞察,但现实中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境。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和时代困境的思考,以及对于理解和认同的渴望。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野市人来郢,毗邻水接襄。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试问余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看两径、棠阴舞翠。明月归_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任彩服、蹁跹娱戏。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
鸡犬声村市,烟霞古洞天。晨坛凝玉露,夜井浸珠躔。凤翼团宸画,龟趺负古镌。于湖诗去后,今昔几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