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渔家傲》

三月芳菲看欲暮。
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
笙歌举。
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
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
随风去。
穿帘透幕寻朱户。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渔家傲》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欧阳修。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三月芳菲看欲暮,
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
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
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
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渔家的傲慢和对春光的追求。诗人欧阳修以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春天逝去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赏析:
首句“三月芳菲看欲暮”展示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花朵开始凋谢,春天的美景即将消失。接着,“胭脂泪洒梨花雨”,表现了女子的伤感和眼泪,使得春天的美景更显凄美。

第二句“宝马绣轩南陌路”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场景,宝马车驶过南边的道路,暗示了春天的盛景和喧闹。

第三句“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描述了人们在春天外出游玩的欢乐场景,笙歌声中,人们踏青赏花,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接下来的两句“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间的无奈。诗人渴望将春天留住,但春天却不会停留,东皇(指太阳)也不会因为美丽的春容而停顿。

最后两句“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柳絮一样轻盈,随风而去,穿过窗帘找到红色的家门。这里的“朱户”可能是指欧阳修自己的家门,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归宿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逝去春光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消逝的思考和反思。诗词中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 《封泰山乐章·豫和》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 《柳梢青(寿薛尚书)》

    官已尚书,人犹寒素,仙有名言。谓是若人,法当至贵,仍主修年。 唐人四字鲜妍。堪照映、画堂彩烟。更对新凉,一声芝曲,万斛金船。

  • 《次程斗山村居韵十首》

    山势主宾立,溪流泾渭分。景幽诗易得,兴逸酒难醺。有累营家燕,无心出岫云。若言朝市事,毫发不曾闻。

  • 《公斋四咏·小桂》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 《吊汨罗》

    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千载之后,犹斯暗伏。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更有逐臣,于焉葬魂。得以纵其噬,恣其吞。

  • 《闺怨1》

    一春心事许谁同,金钥无声柳絮风。怪得枕中黄鸟唤,不知窗外海棠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