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
金壶倒。
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
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渔家傲》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温暖的阳光迟迟地洒落,花朵盛开艳丽。人们争相装扮自己,争夺花朵的美丽。花朵无言,只能用笑容来表达。金壶倒了,花朵依然美丽,不老的是人的青春。车马来来往往,九门吵吵闹闹。行人不必羡慕长安的繁华之道。丹禁漏声响起,街道的鼓声传来。昏暗的夜晚催促黎明的到来。长安城里的人们先变老了。
诗意:
《渔家傲》以描绘长安繁华和人生短暂的主题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易逝、人事如梦的情感。诗中描绘了春日阳光明媚,花朵绽放的景象,人们为了美丽而争相装扮,但花朵无声地笑着,告诉人们美丽是短暂的。车马的喧嚣和长安的繁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为时间不会停留,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赏析:
《渔家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长安城里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琐事,通过自然景物和人事描写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富有音乐感的平仄押韵,使整首诗词旋律优美,流畅自然。诗人通过对花朵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世事无常、光阴易逝的主题,给人以深思。
该诗词描绘了长安城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虚幻与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人世间的喧嚣与浮华,提醒人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被外界的声色所迷惑。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给人以深思和启示,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江城五月江雨晴,荷花到处红交横。宋家池上瑞莲生,嫋嫋出丛抽一茎。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九疑望断苍梧暮,低头并照湘波清。花落莲成碧於卵,瑟瑟尘轻熨人眼。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草木效灵载图史,守臣尽可闻天子。吾君有诏抑祥瑞,异兽珍禽不为贵。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晚艇村村载,秋原处处收。年来尤爱此,一熟缓千尤。
子期不可作,伯牙终绝弦。冷冷太古音,在此幽涧泉。泉流如碧玉,老僧听不足。后夜月明时,还向泉边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