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渔家傲》

青女霜前催得绽。
金钿乱散枝头遍。
落帽台高开雅宴。
芳尊满。
挼花吹在流霞面。
桃李三春虽可羡。
莺来蝶去芳心乱。
争似仙潭秋水岸。
香不断。
年年自作茱萸伴。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渔家傲》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女霜前催得绽,
金钿乱散枝头遍。
落帽台高开雅宴,
芳尊满,挼花吹在流霞面。
桃李三春虽可羡,
莺来蝶去芳心乱。
争似仙潭秋水岸,
香不断,年年自作茱萸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渔家人的自豪和乐观情绪。诗中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通过描写青女在霜前急促地开放、金钿散满枝头的场景,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诗人欣喜地描述了一个高台上开设的雅宴,芳尊满满,美酒花香被吹拂在流霞的面庞上。尽管桃李花开春天美丽,但在渔家人眼中,莺儿飞来蝶儿飞去,芳心陶醉,远胜过桃李花开的美景。诗人认为与这样的美景相比,仙潭秋水岸边的景色更加迷人,香气不断飘溢。每年都自己制作茱萸作为伴侣,使得这种美好的情景永远不会中断。

赏析:
《渔家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渔家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热爱。青女霜前急促开放、金钿乱散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生命力。高台上的雅宴、芳尊满满的场景,表现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用"挼花吹在流霞面"的形象描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传递出喜悦和享受的情绪。诗人通过对桃李花开的美景和莺蝶飞舞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诗人以香不断、年年自作茱萸伴的形象,强调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坚持和追求。整首诗词以乐观积极的情绪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挚爱。

  • 《春日散策二首》

    柳眼开何媚,蒲芽长得伸。寒花方谒日,新燕已参春。

  • 《春暖赠梅喜作二首》

    晴日烘开栗玉葩,懶随霰雪送年华。淮乡地冷开虽晚,竟是人间第一花。

  •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 《周祀圜丘歌 皇夏》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陈诚惟肃。饮福惟虔。洽斯百礼。福以千年。钩陈掩映。天驷徘徊。雕禾饰斝。翠羽承罍。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 《观壁间郑宣威早春赏杏花之作司令洪太命余即》

    乍听归燕语窗栊,催放莲灯万炬红。扫尽妖氛春色外,唤回和气雨声中。时机翻覆须天定,人事扶持愿岁丰。幕府贤劳愧群彦,吟诗留俟采民风。

  •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