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微凉生枕簟。
金盘露洗秋光淡。
池上月华开宝鉴。
波潋滟。
故人千里应凭槛。
蝉树无情风苒苒。
燕归碧海珠帘掩。
沈臂昌霜潘鬓减。
愁黯黯。
年年此夕多悲感。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渔家傲》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家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八月微凉生枕簟。
金盘露洗秋光淡。
池上月华开宝鉴。
波潋滟。
故人千里应凭槛。
蝉树无情风苒苒。
燕归碧海珠帘掩。
沈臂昌霜潘鬓减。
愁黯黯。
年年此夕多悲感。
诗意:
这首诗以八月的凉意开篇,描述了一个渔家人在温凉的夜晚,枕着清凉的竹席。金色的盘子洗去了秋日的浓艳,秋光变得柔和。池塘上的月光照耀着宝鉴般的景象,波光粼粼。远方的故人千里之外,应该倚在窗栏上。蝉鸣的树木无情地吹着微风,苒苒间吹过。燕子归来,蓝色的海水中掩盖着珍珠帘。岁月流转,沉重的臂膀上覆盖着霜露,潘安的发鬓逐渐减少。忧愁笼罩着心头,阴暗而沉重。每年的这个夜晚,悲伤的情感多起来。
赏析:
《渔家傲》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绪。
诗中以“八月微凉”开篇,通过描写枕簟、金盘、秋光等细节,营造出清凉的氛围。接着,以池塘上的月华和波光作为景象,表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这些景物的描写既有客观的表现,又带有一种含蓄的情感。
诗中的“故人千里应凭槛”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蝉树无情的风和燕子归巢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无情。最后,沉臂昌霜和愁黯黯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沉重。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展现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感慨和忧伤。这种对自然和人情的交融,使得《渔家傲》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情感共鸣,给人以思绪和回味。
建溪茗株成大树,颇殊楚越所种茶。先春喊山掐白萼,亦异鸟觜蜀客夸。烹新斗硬要咬盏,不同饮酒争画蛇。从揉至碾用尽力,只取胜负相笑呀。谁传双井与日注,终是品格称草芽。欧阳翰林百事得精妙,官职况已登清华。昔得陇西大铜碾,碾多岁久深且窊。昨日寄来新脔片,包以{上竹下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白云深处缚柴荆,一壑湾环似有情。志气萧娘并吕姥,年华张丈与殷兄。浊贤清圣时同酌,上尾平头得共评。莫问鹤翎由吸菢,此心久与白鸥盟。
磴道盘纡薄晚云,天边疑见斗方春。清风万里知何意,吹尽华缨漠漠尘。
诉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几经秋。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作传自应班豫让,论功何止及留侯。世间义字无人识,写在荒丘马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