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明道洗壮心秋,畦服蒙颅下板头。
定起要看星汉兔,回机失却雪山牛。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与简禅人》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明亮的秋日,我洗净了浑浊的心灵,
穿着朴素的衣裳,戴着草帽。
我定睛仰望,看见星河中的玉兔;
我放眼回望,却失去了雪山上的牛。
诗意:
这首诗以清新明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的内心境界和对生命中一些事物的思考。
赏析:
首先,诗中的"虚明道洗壮心秋"表达了诗人洗净内心的愿望。"虚明"表示纯净、明亮,"道洗壮心秋"则意味着通过修行、悟道来净化内心,使其变得清澈纯粹。这一句以明亮的秋季为背景,将洗净心灵的愿望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象而深刻。
接着,"畦服蒙颅下板头"描绘了诗人朴素的仪容。"畦服"指的是农民的服装,"蒙颅下板头"则形容诗人戴着简朴的草帽。通过诗人朴素的装扮,诗中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漠和对真理追求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定起要看星汉兔,回机失却雪山牛",通过对星汉中的玉兔和雪山上的牛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理的态度。"定起"意味着仰望星空,"回机"则表示回顾过去。诗人希望通过仰望星汉中的玉兔,寻找到真理的指引,但回顾过去时,却发现雪山上的牛已经不见了。这里的"星汉兔"和"雪山牛"可以被理解为象征真理和世俗追求之间的对立。诗人可能在表达一个思考,即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人们常常在物质追求中迷失方向,错过了真理的机会。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追求真理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纯净心灵和追求真理的渴望,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淡薄态度。这首诗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独具特色,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何须求富并求贵。不必文章如白侍。研穷性命好生涯,保惜根源真活计。藏机隐密玄中最。肯向人前夸提对。琼浆玉液饮千钟,霞友云朋酬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
老学推占后,奸人娼嫉初。怀私真诡计,候见窃成书。猛欲挤贤辙,宁思戒覆车。那知一回首,身已毙诛锄。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依依褭褭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一色寰区水墨天,子无尘翳自天然。惜乎官禁瓶无酒,胜赏空辜药玉船。
何人急急走灵符,扶醒摐摐十万夫。隘巷未收穿履迹,短檐已倚晒书儒。日开雪色如翻手,景属诗家费捻须。起望四山新入画,翠屏半是粉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