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纔收润,高轩一爽神。
雪峰将变夏,桃蠹渐辞春。
霁隙微阳淡,阴墙积藓匀。
空馀稚圭宅,蛙响偏诸邻。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雨霁》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霁,清晨的雨水刚刚停歇,
高处的窗轩一下子明净起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雪山上的积雪将要融化,夏天即将来临;
桃树上的蠹虫渐渐离开,春天逐渐离去。
晴朗的天空透过霁隙微微地照射下来,阳光变得柔和,
阴暗的墙壁上长满了苔藓,显得均匀而和谐。
这座稚嫩的圭宅空空荡荡,
只有蛙声在偏僻的邻居中回响。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雨水之后,天空放晴,窗轩明净,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描写雪山上的积雪将要融化,暗示着冬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桃树上的蠹虫离开,春天逐渐离去,表达了季节更替的无常和变迁。在晴朗的天空中,微弱的阳光透过霁隙照射下来,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体现了自然景物的温暖和美好。阴暗的墙壁上长满了苔藓,形成了一种均匀而和谐的图案,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繁茂和自然的规律。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象和隐喻的手法,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诗中融入了对季节变迁、自然和谐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敏感和赞美之情。
东方昽昽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闺门半掩床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
青衫淝水去,亦足慰高年。县以州名寿,官于尉号仙。战场潜鬼火,耕野起人烟。彩棒无劳设,蒲轮下九天。
卜筑成佳致,幽栖乐圣时。何如谢公墅,略似习家池。地暖梅开早,天寒酒熟迟。催租人去后,续得夜来诗。
拔嶂悬泉隔世嚣,层楼曲阁倚云霄。赏春合有溪堂约,侵晓行过独木桥。
深林尽处背浮图,却悔舆篮不跨驴。珍重病僧留别语,晦庵去后亦来无。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事时。天若可升非待劝,神如无验不须祈。人当堂上易施设,事过面前难改移。世盛世衰非一日,尧夫非是爱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