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玉楼春》

瘦筇倦作登高去。
却怕黄花相尔汝。
岭头拭目望龙安,更在云烟遮断处。
思量落帽人风度。
休说当年功纪柱。
谢公直是爱东山,毕竟东山留不住。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玉楼春》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瘦竹疲倦地攀登高山,
却害怕黄花会妨碍你。
站在岭上,眼睛远眺龙安,
云烟遮挡了视线。
想起曾经的英勇豪杰,
不必再提过去的功绩。
谢公只是爱东山,
但东山终究无法留住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忧郁的心境,表达了辛弃疾对逝去的事物和往事的思念和无奈。诗人瘦弱地攀登高山,却担心黄花的存在会妨碍他。站在山岭上,他凝视着远方的龙安,然而云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回忆起过去的荣耀和英勇,但认为过去的功绩已经不值一提。诗人谈到谢公爱东山,意味着谢公钟爱的东山景色和环境,但最后他明白东山无法永远留住他。

赏析:
《玉楼春》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短短的几句诗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沉重。

诗中的"瘦筇"和"黄花"可以被视为暗喻,象征着诗人自己的状况和过去的荣誉。瘦弱的竹杖代表诗人自己的疲惫和消瘦,而黄花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现实的阻碍。

诗人站在岭上远眺,眼前的云烟遮挡了他的视线,这种景象也可以被视为诗人内心情绪的映射。云烟的遮挡意味着他无法看清未来的方向和前景,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困扰和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谢公直是爱东山,毕竟东山留不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东山的眷恋,但他也明白东山无法永远是他的归宿。这种对东山的眷恋和无法停留的无奈,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相呼应,给人一种深深的伤感之感。

总体而言,辛弃疾的《玉楼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宋代辛弃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 《寄赠知洋州李泽屯田》

    一种分符命最优,翠微深处是洋州。白云绕座疑山相,红旆随行表郡侯。禅定僧疑陪静话,音声鸟称伴閒游。更输属邑钱希圣,四季花前共倡酬。

  • 《别陈常簿埙五首》

    空言漫浩渺,实行较分寸。为官志何在,监州民可问。以此百纸忠,解彼千里愠。有守矧更贤,往哉同令闻。

  • 《大衍易吟四十首》

    谓今三画卦,不自偶奇生。便指三为八,徒功口舌争。

  •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圜钟为宫]五缜相天,各率其职。司礼兴视,则维荧惑。至阳之精,屈我长赢。于之求之,礼事孔明。

  •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五鬼不害道,含沙非杀身。大和一巨毒,西方无人伦。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

  • 《海棠》

    酷烈复离披,玄功莫我知。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被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岛苏涟水脉,庭绽粒松枝。偶泛因沉砚,闲飘欲乱棋。绕山生玉垒,和郡遍坤维。负赏惭休饮,牵吟分失饥。明年应不见,留此赠巴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