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时候慵歌舞,永日闲从花里度。
暗随苹末晓风来,直待柳梢斜月去。
停桡共说江头路。
临水楼台苏小住。
细思巫峡梦回时,不减秦源肠断处。
晏几道(一○三○?—一一○六?)(《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殊子。仁宗至和中,爲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曾监颖昌许田镇(《山谷集》卷一六《小山集序》)。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由干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干宁军晏几道开封府判官制》)。转管勾使院(《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六)。几道以乐府着称,有《小山词》传世。今录诗七首。
《玉楼春》是宋代文学家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楼春》
采莲时候慵歌舞,
永日闲从花里度。
暗随苹末晓风来,
直待柳梢斜月去。
停桡共说江头路,
临水楼台苏小住。
细思巫峡梦回时,
不减秦源肠断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采莲场景。诗人懒散地在采莲的季节里,度过整日的闲暇时光。他在苹果树的树梢上,默默地等待着拂过水面的早晨微风,直到柳树的枝条上倾斜的月光消失。他与伙伴停下桨,坐在船头,共同探讨着江边的道路。站在临水的楼台上,他安静地停留,享受这一刻的美好。回想起巫山峡谷的景色,他的思绪回到了曾经的梦境,这个时候他的思绪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对秦源的思念愈发刺痛心扉。
赏析:
《玉楼春》通过描绘采莲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细腻而含蓄的语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采莲时候慵歌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他在采莲的季节里宁静地度过永恒的日子。诗人用“暗随苹末晓风来,直待柳梢斜月去”来描绘默默等待的心情,抓住了一天中晨曦与夜幕的过渡时刻,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变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伙伴停下桨,共同探讨江边的路,表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际交往的重视。而临水楼台上的停留,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美好时刻的珍惜,以及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文建筑的赞美。
最后两句“细思巫峡梦回时,不减秦源肠断处”,通过描写诗人对巫山峡谷的回忆和对秦源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痛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而言之,晏几道的《玉楼春》通过对采莲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友情和回忆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