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玉楼春》

渠摄郡时事
往年茏葱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玉楼春》是宋代辛弃疾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年茏葱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
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
明日送君天上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辛弃疾对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人生的感慨。诗中描述了往年的茂盛景象,强调了官员的权势和荣耀。然而,现在的时局却截然不同。辛弃疾在去年拄杖经过瓢泉时,县吏低头嘲笑,民众也用轻蔑的语言嘲讽他。这表现了作者在官场上失宠的遭遇,被打压和冷落的心情。

诗的下半部分,辛弃疾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时局的不满。他说自己学习古人的文章,希望能够达到圣人的境地,但在这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他感到清正廉洁已经很难。他形容自己的心情苦涩,表示自己在尊贵的场合都不敢流露出悲伤的眼泪。最后,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能够送别亲友,去天上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首诗反映了辛弃疾在宋代政治斗争中的挫折和失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儒家文化和高尚道德的向往。通过描绘个人遭遇和对社会的反思,辛弃疾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政治和生活的思考使得《玉楼春》成为辛弃疾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闻毁》

    忆初向关中,触热事西走。淋漓汗征衣,早夜犯星斗。欢然赴所知,辛苦复何有。主人喜宾至,相见劳杯酒。誓将效毫发,聊以塞所厚。遇事因辄言,何尝计从否。平生性坦率,间或忤交友,是非长安城,侧身避谗口。彼奸乘其前,吾虑亦已后。二叔诬周公,三人惑曾母。青蝇乱黑白,视洁

  •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柘罗。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

    礼经之重,祭典为宗。上公揶事,进退弥恭。庶品岂洁,令备肃雍。百祥萃止,惟吉之从。

  • 《再送伯孺》

    千里西吴一骑轻,君行应是我归程。孤身漂泊辞知己,八口饥寒仗友生。绕涧松篁天竺路,满湖菱芡下菰城。旅游到处羞贫贱,好向人前讳姓名。

  • 《千秋岁(寿友人)》

    松舟桂楫。苕_溪头别。秋后雨,春前雪。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人未老,相看元似来时节。芳草鸣__。野菜飞黄蝶。时易去,愁难说。析波浮玉醴,换火_银叶。拼醉也,马蹄归踏梨花月。

  • 《山中月夜》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