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开后春谁主。
日日催花雨。
可怜新绿遍残枝。
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
去年携手听金缕。
正是花飞处。
老来先自不禁愁。
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虞美人(东山海棠)》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海棠开后春谁主。
日日催花雨。
可怜新绿遍残枝。
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
去年携手听金缕。
正是花飞处。
老来先自不禁愁。
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
中文译文:
海棠花开过后,春季归属于谁呢。
日复一日,催促花儿的雨水。
可怜的新绿遍布在凋谢的枝条上。
看不见花容美艳的面颊和斑斓的脂粉。
去年一同欣赏海棠花,听着蜘蛛丝般的音乐。
正是在花瓣飘落的地方。
年老之后,忧愁首先自己难以克制。
这种忧愁如此欺负老年人,何时才会停止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东山海棠为背景,描绘了花开花谢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老年忧愁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海棠花开之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疑问,谁能主宰春季的美丽呢?接着,他描述了日复一日不断催促花儿开放的雨水,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短暂。可怜的新绿遍布在凋谢的枝条上,暗示着美丽的事物终将消逝。
诗中还提到了去年与伴侣一同欣赏海棠花的美景,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然而,年老之后,忧愁首先自己难以控制,这种忧愁如同欺负老年人一样,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忧愁的困扰,他希望忧愁能够停止,摆脱内心的困扰。
整首诗以海棠花作为象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年老和忧愁的深切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忧愁情绪与海棠花的凋谢呼应,增加了诗的意境和感染力。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展现了李弥逊对人生沧桑和情感的独特理解,给人以深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翁侯两兄弟,志尚等高独。闲心没江鸥,逸兴狎山鹿。难兄早登第,高风动乔木。湘南花满汀,百里正膏沐。归作山水游,词源倾百斛。令弟小谢徒,深沉郁林麓。优游千卷书,平生几竿竹。能琴弦不理,少饮巾未漉。史倡复弟酬,音调谐击筑。昼卧小窗南,烦暑在荷屋。凉风从何来,池花
行配古君子,齿尊乡丈人。傥来名位晚,长往诔文新。薤露空悲腊,刍灵不见春。诸郎无过毁,寿考没元身。
白头韭美腌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却对盘餮三太息,老年一饱费经营。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欢娱地,空浪迹。谩记省、五更闻得。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花间恨,犹记忆。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後,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比来长掾宰如君,退食时惟儒士亲。编简香中犹得味,簿书丛底不沾尘。乍交只恨过从浅,每到须蒙问劳频。多少清风留鹤国,不堪折柳向西津。
尽扇停挥白日长,清风细细袭罗裳。女重来报新簪熟,安得良人共一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