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清眠碎晴溪月。
几梦寒蓑雪。
断桥篱落带人家。
枝北枝南初著、两三花。
曾于春底横孤艇。
香似诗能冷。
娟娟立玉载归壶。
渺渺愁予肯入、楚骚无。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虞美人(见梅)》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以梅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虞美人花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怀恋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鸥清眠碎晴溪月。
几梦寒蓑雪。
断桥篱落带人家。
枝北枝南初著、两三花。
曾于春底横孤艇。
香似诗能冷。
娟娟立玉载归壶。
渺渺愁予肯入、楚骚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看到虞美人花时的感受和思考。首句“鸥清眠碎晴溪月”以景物描写拉开序幕,表达了宁静的河流和明亮的月光。接着,“几梦寒蓑雪”暗示了作者在冷冽的季节中多次梦见蓑衣和雪,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冷落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断桥篱落带人家,枝北枝南初著、两三花”描述了梅花盛开的景象,但却落在了荒凉的桥头和篱笆旁,只有寥寥几朵花。这种对孤独和寂寞的描写,与前两句形成了对比,更加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曾于春底横孤艇,香似诗能冷”,通过“横孤艇”和“香似诗能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青春的怀念。横孤艇象征着过去的经历,而“香似诗能冷”则表达了美的事物也能带来冷淡的感觉,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冷艳和深情。
最后两句“娟娟立玉载归壶,渺渺愁予肯入、楚骚无”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虞美人花的赞美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惋惜之情。诗中的“虞美人”象征着美丽和娇媚,而作者将其比喻为立在玉壶中的女子,渺渺而又愁怅。最后一句“楚骚无”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楚辞文学的怀念和对逝去的文化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媒介,通过描绘寂寞和孤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怀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思考和致敬。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料得酴*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赵公邀,吃水饭。颗颗珍珠,料料灵芝蔓。食就圆明生园苑。开阐琼花,不作凡躯楦。合三光,分四宪。壮起精神,宝鼎童儿健。五色霞光同一建。此则充盈,得得平生愿。
春风狂似虎,春浪白于鹅。柳密藏烟易,松长见日多。石崖采芝叟,乡俗摘茶歌。道在无伊郁,天将奈尔何。
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航。宣劝不辞金碗侧,醉归争看玉鞭长。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鸡林得夜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四圣六凡为刍狗。化育春阳照妪前,摧残霜雪凭陵后。截鹤续凫,折衡剖斗。力尽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
把作一片画,晴阴浑不同。不知谁是画,伫立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