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烟树无重数。
不碍相思路。
晚云分外欲增愁。
更那堪疏雨、送归舟。
雨来还被风吹去。
陨泪多如雨。
拟题双叶问离忧。
怎得水随人意、肯西流。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诗词:《虞美人(政和丁酉下琵琶沟作)》
朝代:宋代
作者:向子諲
濛濛烟树无重数,
不碍相思路。
晚云分外欲增愁,
更那堪疏雨、送归舟。
雨来还被风吹去,
陨泪多如雨。
拟题双叶问离忧,
怎得水随人意、肯西流。
中文译文:
茫茫烟树无数重叠,
不妨碍思念之路。
晚云愈发增添了愁绪,
更何忍心那细雨,送别归舟。
雨水来了又被风吹散,
眼泪像雨水般多。
想题写叶子询问离愁,
怎能水随人意,愿向西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向子諲创作的《虞美人》之一,描绘了诗人在琵琶沟中的离愁别绪。诗中以烟树、晚云、雨水等景物作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和无奈之感。
首先,烟树茫茫,无数树木交错在一起,象征着思念之情的难以捉摸和复杂多变。这些烟树并不妨碍诗人思念之路,反而更加勾起他的思念之情。
其次,晚云增加了诗人的愁绪,使他更加忧愁。晚云可能指的是夕阳下的云彩,暗示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奈。而细雨则代表着离别时的泪水,疏疏落落地送别着归舟。
然而,即使雨水降临,也被风吹散,无法停留。这种描述既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的变幻无常,也可以象征着诗人的离愁离恨无法得到满足和舒解。
最后两句,诗人拟题写叶子来询问离愁,叶子代表着生命的离别和流转。诗人希望自己的离愁能够像水一样顺从自己的意愿,肯意向西方流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和无奈之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愁别绪的情感境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外在世界相结合,展现了离别时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_。
大儿九龄色清彻,骅骝作驹已汗血。小儿五岁气食牛,冰壶玉衡悬清秋。罢琴惆怅月照席,人生有情泪沾臆。离别不堪无限意,更为后会知何地。酒肉如山又一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凤城楼阁蔼春风,湖水绿平桥影红。蛱蝶倚花香梦暖,管弦声断夕阳中。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却为游山置行李,渔家船舫道家衣。
瘦马倦行役,斜阳劝著鞭。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退鹢风虽急,攀龙志已坚。路人休莫笑,百里有时贤。
高树风多,吹尔巢落。深蒿叶暖,宜尔依泊。莫近鸮类,蛛网亦恶。饮野田之清水,食野田之黄粟。深花中睡,ej土里浴。如此即全胜啄太仓之谷,而更穿人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