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
”作忆柳曲
修眉刷翠春痕聚。
难翦愁来处。
断丝无力绾韶华。
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
那回错认章台下。
却是阳关也。
待将新恨趁杨花。
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作者介绍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作品评述

《虞美人》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和她内心的相思之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
作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聚。
难翦愁来处。
断丝无力绾韶华。
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
那回错认章台下。
却是阳关也。
待将新恨趁杨花。
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虞美人为题材,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相思之苦和无法忘怀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写道:“住,随风好去落谁家。”这里的“住”指的是停留、寄居之意,虞美人在离别时随风飘散,不知最终会落在哪个人的家中。这句话展示了虞美人的无奈和迷茫,也暗含了她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虞美人在离别前的情景和心境。她修整眉目,刷上翠绿的春痕,聚集了愁思。诗中使用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等形象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忧愁。

随后的几句“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表达了虞美人的相思之苦和无法割舍的思念。她感到难以消除内心的忧愁,如断丝般无力绾起美好的时光。她也学着像落红一样随着流水流向天涯,希望能够摆脱思念之苦。

最后两句“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揭示了诗人对虞美人离别的回忆和自己对她的思念。诗人在虞美人离别时曾经误认阳关下的章台,而实际上那个离别的场景也成为了他的心头之痛。他期待着将新的怨恨化作杨花随风飘散,却无法辨识相思的落点和落脚之处。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念展现了虞美人的离别情景和诗人的相思之苦。通过虞美人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思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太一宫斋祭呈司封吴舍人》

    宝锁轰霄启玉晨,风恬雪霁净先尘。东皇太一紫坛晓,世界大千青陆春。藜杖流光环佩集,鏠旗斂影豆笾陈。乐歌须仗甘泉笔,斧藻天家泰道新。

  • 《寄江南逐客》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记得竹斋风雨夜,对床孤枕话江南。

  •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 《题放翁像二首》

    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 《题云窗》

    诗材无限思无穷,斂在唐人四句中。参透此关犹细事,作诗知道始为工。

  • 《北风》

    田园移主只丘坟,他邑浮家每断魂。又向隣州为客久,北风终夜梦柴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