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困倚屏风後。
试请毛延寿。
宝钗小立白翻香。
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
四更山月寒侵席。
歌舞催时日。
问他何处最情浓。
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虞美人·夜深困倚屏风后》
夜深困倚屏风后,
试请毛延寿。
宝钗小立白翻香,
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
四更山月寒侵席,
歌舞催时日。
问他何处最情浓,
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中文译文:
深夜,我疲倦地倚在屏风后面,
试着请毛延寿来此。
宝钗小心地站立,婉转地吹弄着香炉。
她旋即唱起新词,却不免有些拖延,轻笑着举起酒杯。
凌晨时分,山间的月光冷冷地侵入帷席。
歌舞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我问她,哪里的情意最浓?
她却答道:小梅花摇落的地方,无法抵挡风的吹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对美人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之情。
诗中的虞美人是指美人花,虞美人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婉约、多情的象征,常常用来比喻美人。诗人深夜疲倦地倚在屏风后面,试图请毛延寿与自己共度时光。宝钗是指屏风上的花饰,象征着美丽和纯洁,她小心地站立,轻柔地吹弄着香炉,增添了一丝宁静和幽雅的氛围。
然而,宝钗旋即唱起新词,但又有些拖延,这表明时间的流逝,并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凌晨时分,山间的月光冷冷地侵入帷席,给人一种寂寞和冷清的感觉。歌舞催促着时间的流逝,强调了时光易逝的主题。
诗人询问宝钗,哪里的情意最浓,宝钗却回答说最浓的情意在小梅花摇落的地方,无法抵挡风的吹拂。这句话寓意着美好的时光如同小梅花一样短暂,不能阻挡光阴的流逝。
整首诗以虞美人花为象征,通过描绘夜深人静的场景和诗人对美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使人感受到时光的脆弱和美好的瞬间的珍贵,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圜钟为宫]玄冥凌万,几聿其周。天地闭藏,农且息休。古大蜡礼,伊耆笔修。爰荐飶声,以迓飚游。
上将鏖兵又欲旋,翠华巡幸已三年。营中不用栽杨柳,愿戴儒冠为控弦。
黄陵庙下,送君归去,上水船儿一支。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我家住在楚江滨,为频寄、双鱼素尺。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阳,袅袅逐东风。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绿,桃杏未成红。已觉寒光尽,还看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麻姑之山撑半空,麻姑之水飞长虹。奔流到城不到海,酿春尽入糟丘中。前年足迹半天下,曾访麻姑当盛夏。麻姑酌我三百杯,玉山颓然醉方罢。麒麟之脯擘荐酒,世间此味何曾有。醒来欲再访麻姑,万叠千重云有无。君家留我亦不减此味,酒泉如海何须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