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历历眼中分,非禹谁教不入门。
何处功名有成遂,玉初不献足犹存。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欲求闲局理旧学作二》
晁补之
故园历历眼中分,
非禹谁教不入门。
何处功名有成遂,
玉初不献足犹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晁补之对于追求宁静和修身养性的思考和渴望。
第一句“故园历历眼中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眼中分明地映现着故园的景象,显示出对故园的深切感受。
第二句“非禹谁教不入门”,以禹为比喻,表示不管是谁,只要有心,就能够领会到学问的精髓。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他为治理洪水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象征着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这句话强调了追求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无论是谁都可以通过努力进入学问的殿堂。
第三句“何处功名有成遂”,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希望能够在某个地方取得成功和成就。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事业成就的追求和渴望。
最后一句“玉初不献足犹存”,意味着作者初次得到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全部奉献出去,仍然保留着一部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个人才华和能力的珍惜,不愿将其全部耗尽。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学问、功名和个人才华的思考和追求。它呈现了晁补之内心的深沉和对于内在修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理想境界和生活态度的关注。
碧窗凉簟唯便睡,露井无尘荫绿槐。梦入醉乡犹病渴,辘轳声到枕边来。
皮葛其衣,巢穴其居。烹不糁之藜羹,驾秃尾之草驢。闻鸡而起,则和甯戚之牛歌。戴星而耕,则稽汜者之農书。谓之瘁则若腴,谓之泽则若癯。虽不能草泥金之检以纪治功,其亦可挟兔园之册以教乡闾者乎。
仰听金衣语,偶窥莺妇巢。深穿乔木里,危挂弱枝稍。啄菢双双子,经营寸寸茅。何时雏脱壳,新哢响交交。
晚生何敢跳前贤,夫子宫墙赐及肩。忆枉朝车十官宅,喜成邻舍万山巅。尚堪湖学生徒齿,恰少汾阳考第年。想得囊中有仙诀,形容枯槁但神全。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後庭。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丹丘有鸾凤,天朝思羽仪。祥风挽不前,箫韶将致之。我生幸良觌,九苞容一窥。矫首望阿阁,自笑枪榆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