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寓寺八首》

病卧淮阳太昊城,牡丹丛畔过清明。
那知春暮长江上,竹里招提听晓莺。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寓寺八首》是张耒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病卧在淮阳太昊城寺庙中,经过牡丹丛时,不料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卧淮阳太昊城,
牡丹丛畔过清明。
那知春暮长江上,
竹里招提听晓莺。

中文译文:
我病卧在淮阳太昊城,
在牡丹丛边度过了清明。
谁知道春天的黄昏长江上,
竹林里的招提庙里传来了黎明时的莺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病卧在淮阳太昊城寺庙中的情景。在清明时节,他经过牡丹丛时,突然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作者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感悟。尽管他身体虚弱,但他通过感受春天的到来,与大自然产生了共鸣,感叹春光的美好。

赏析:
1. 这首诗以病卧淮阳太昊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声音,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病榻上的作者通过牡丹丛和竹林中的声音,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表现出了一种超越病痛的豁达心态。
2. 诗中的牡丹丛、长江和竹林等意象形象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景色。牡丹被视为中国传统的美丽花卉,代表繁荣和富贵;长江象征着壮丽和永恒;竹林则象征着静谧和清雅。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诗中的"招提"指的是招提寺,这是一个佛教寺庙的名称。作者听到春天的声音正是从竹林中传来的招提庙的莺声,这种宗教意象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使诗歌具有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味。
4.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声音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在病榻上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尽管作者身处困境,但他通过感受春天的到来,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媒介,表达了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慰藉。

总之,这首诗《寓寺八首》通过描绘作者病卧在寺庙中,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通过自然景色和声音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的追求。这首诗给人以启迪,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价值和自然的美妙。

  • 《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

    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入用随宪简,积文不受金。体将丹凤直,色映秋霜深。宁肯假伶伦,谬为龙凤吟。唯将翰院客,昔秘瑶华音。长跪捧嘉贶,岁寒惭所钦。

  • 《和柯山先生读中兴碑》

    曲江罢相迹如扫,满朝媕娿无谏草。动地渔阳鼙鼓惊,旧将半死哥舒老。蜀道乘骡万里来,不识平原济世才。仓皇灵武送玉册,岂顾九庙蒙尘埃。天开地辟扶皇纪,李郭功成安史死。一日三朝有深意,臣结胸中老文字。麻鞵诗老脱贼来,北征自足配磨崖。我思潇湘不易到,谁持墨本心眼开。

  • 《走笔依韵和酬王彦霖四首》

    几度春风信陆沉,曾题醉笔写花阴。诗情不复随风乱,今日花前对展禽。

  • 《宿远上人兰若》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行道白云近,燃灯翠壁深。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 《感旧》

    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三十三年真一梦,茆檐寒雨夜萧萧。

  •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