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春晴未放梅,篮舆端为看山来。
路寻绝壑空流水,寺倚苍岩只废台。
处士尚余三亩宅,野僧合买万松栽。
故知佳兴难为败,上尽西峰眼界开。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日春晴未放梅,
篮舆端为看山来。
路寻绝壑空流水,
寺倚苍岩只废台。
处士尚余三亩宅,
野僧合买万松栽。
故知佳兴难为败,
上尽西峰眼界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苏训直相约游玩招隐寺的情景。诗中描述了春天的十日,阳光明媚,但梅花尚未盛开。作者乘坐篮舆来到山上,沿着小路寻找,只见绝壑中空空流淌着水,寺庙依靠在苍翠的岩石上,只剩下残破的台阶。这里的处士仍然保留着三亩的宅院,野僧们共同购买了万株松树栽种。由此可见,美好的心情难以被打败,当登上西峰,眼界将变得更加开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与美好。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宋诗手法,以景写情,通过描绘春日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诗词以季节为背景,展现了春天初开的景象,梅花尚未盛放,但阳光明媚,给人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招隐寺,虽然残破,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幽静和古朴,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诗人通过描绘山水和人文景观的对比,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处士尚有三亩宅院,野僧们合买万松栽种,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寂寞的山野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故知佳兴难为败,上尽西峰眼界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情的坚持和追求,登上西峰后眼界将更加开阔,意味着对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与发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山野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情和开阔眼界的追求。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秫黍冥冥十数家,仰视荒蹊但乔木。冰盘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尔来百口皆年少,归与何人共此悲。
软红帘动月轮西,冰作阑干玉作梯。寄语麻姑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独处天光发,何尝离定中。问云谁散乱,又道主人公。
自叹未沾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老为侨客偏相恋,素是诗家倍益亲。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凭尔将书通令弟,唯论华发愧头巾。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