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盖临边城,敌在吾目中。
古今一俯仰,衰草迷隋宫。
书生故倦游,庞眉感秋蓬。
安得双飞鸿,跨此万里风。
下视渺尘土,毋与俗士逢。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与同幕集南楼再用韵》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飞盖临边城,
敌在吾目中。
古今一俯仰,
衰草迷隋宫。
这首诗以边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边疆征战时的情景和心境。"飞盖临边城"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乘坐轻便的车辆来到边城,准备与敌人对峙。"敌在吾目中"则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坚决斗志和自信心。通过对古今历史的一瞥,作者深感光阴荏苒,人世变迁,"古今一俯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衰草迷隋宫"则揭示了时光的无情,曾经辉煌的隋朝宫殿如今已经被繁茂的草木所掩盖。
书生故倦游,
庞眉感秋蓬。
安得双飞鸿,
跨此万里风。
诗中出现的"书生"指的是作者自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故倦游"则表达了作者对旅途劳累的疲惫感。"庞眉感秋蓬"描绘了秋天飘落的蓬草,与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感叹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稳定。
"安得双飞鸿,跨此万里风"是诗中的高潮部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渴望,希望像两只飞翔的大雁一样,跨越万里的风景,超越平凡的尘世。
下视渺尘土,
毋与俗士逢。
最后两句"下视渺尘土,毋与俗士逢"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意态。作者俯瞰着尘世的喧嚣和琐碎,表明自己不愿与平凡的世人为伍。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征战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书生倦游和庞眉感秋蓬的表达,给人以深思和感慨。整首诗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吾易不师房与雄,吾筴不占方与功。曰生一字有馀矣,万有二千无隐尔。家人养火青枫前,过鼎一散成灰烟。泉亭长在麓之始,一止于山斯蹇矣。君不见坎离汲汲长相亲,天渊混混无停云。栋根已腐先复神,硕果未落心先人。心源翼翼城与瓶,目光步步蘧而醒。得路至死行勿还,一篑自到天
难得今朝风日好,春光佳思平分。虽然公子暗招魂。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何时弦上意,重为拂桐孙。
平生讨经论,苦行峻廉隅。伪契已无分,买山云自俱。身为郎庙宰,梦作种田夫。欲辨身兼梦,还如鼓与桴。
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欲罢豺狼愁。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岁事无多世事忙,病夫终日卧藤床。雪积易消春已近,雨来无节昼偏长。朝仪尚想三回舞,岁享难持一瓣香。莫道盖棺便无事,义方犹欲训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