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楼前万顷秋,月明风定大江流。
从来此地多英杰,果有奇才副简求。
秀气一天开夜色,威名千里驾潮头。
山川长在人难老,应抱文章入相周。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诗词:《俞宪生辰代庞几先作》
中国译文:在俞宪的生辰之际,庞几先为之作。北固楼前是一片广阔的秋色,明亮的月光映照下,大江平静地流淌。这里一直是英雄豪杰的聚集之地,果然还有一位奇才副简在寻求机会。秋天的美景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展现在夜晚,威名传遍千里,宛如驾驭潮头的浩然之势。山川长存,人却难以长寿,然而应该怀抱着文学才华进入朝廷,为国家尽心尽力。
诗意与赏析:这首诗词是宋代仲并为庞几先在俞宪生辰之际所作,通过描绘北固楼前的秋景和月光下大江的静谧流淌,表达了这个地方众多英雄豪杰的聚集,以及作者对于是否有一位与庞几先才华相称的奇才的期盼。诗人以秋景和夜色来烘托出诗词的主题,通过山川长存、人难老来暗示人生短暂而山河永恒。最后,诗人呼吁庞几先怀抱才华进入朝廷,为国家尽力。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景物的描绘和隐含意义的表达,展示了对英才的赞美和期许,以及对国家兴盛的向往和呼唤。
这首诗词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典雅和含蓄,展现了作者对英才和国家发展的思考与关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与读者共同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江水的流淌,使诗词更具生动感和情感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富有感情,又具有启示和警示作用,使人们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境界。
东风冷落旧梅台。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梁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读书无见处,与不读书同。勿谓儿年小,能知孝与忠。
向人开口便言閒,每一题诗便说山。请俸坐曹食梁肉,又闻满考转官班。
乌顶雪眉,云踪鹤态。貌出正偏,见非向背。芙蓉月照兮太白峰高,丹凤翔空兮琼林玉碎。觌面分明,两彩一赛。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平生食肉吾无相,雨甲烟苗足慰贫。几日山行更无此,况堪拈米恶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