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月夕》

月气初升海,屏光半隐扉。
寒消觉春尽,漏永送筹稀。
兰烛风惊烬,烟帘雾湿衣。
清羸急宽带,频减故时围。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月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亮初升在海上,光芒透过半掩的门。寒意渐消,感觉春天即将结束,时间的流逝像不断滴落的水滴。香烛的风吹灭了火焰,烟帘上的雾气湿透了衣裳。清瘦的身躯急需宽松的衣带,频繁地减少了过去的束缚。

诗意:
《月夕》描绘了一个月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月亮、海、兰烛等形象,与人的情感和心境相互映衬,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月亮、海、兰烛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浓郁的离愁之情。诗中的月亮初升海上,光芒透过半掩的门,给人一种神秘而温柔的感觉。寒意消散,春天即将结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诗人通过描写兰烛风吹灭、烟帘雾湿衣裳等细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清瘦的身躯急需宽松的衣带,频繁地减少过去的束缚,暗示了对束缚和约束的厌倦,对自由和宽松生活的向往。

总之,欧阳修的《月夕》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由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共鸣。

  • 《朝中措(立夏日观酴醿作)》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处更花开。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寄语故园桃节,明年留待归来。

  • 《露》

    轻烟薄雾结凄迷,颗颗匀圆讶许齐。无雨无风闻叶响,如珠如粟压花低。飞来莲叶仙犹湿,吟过林稍蝉不饥。散洒刘郎金露掌,不垣不户总京低。

  • 《和知字韵二篇·答寄赠》

    全无客到掩庵扉,冷暖心肠祗自知。贫欠饭租难乞米,午亏睡课且裁诗。已伤刃自惊逢敌,多病人难更说医。强半工夫付诗轴,独惭骑吏立门时。

  • 《秋祀上丁斋宿中夜雨凉因思去岁气候颇同书壁》

    秋云黯黯结层阴,頖水人稀夜漏沉。独有芭蕉如道侣,二年相伴宿斋心。

  • 《送友人》

    药裹包回碾臼声,得闲消息病先轻。谓予不信看舟楫,之死无他况利名。积雨晴边花蒂耐,好风吹外叶声平。只愁岸送樯留后,却忆湘南老友生。

  • 《颂古三十六首》

    和尚尊位如何,突出日面月面。光艳烁破乾坤,五眼觑之不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