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国庠勤讲之什》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国庠勤讲之什》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随着春天的结束,沂风温暖,芹草生长在清澈的泮水之旁。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温暖的风吹拂着大地,泮水旁的芹草生机盎然。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双旌高高挂在路旁,彰显着庄严的气象,庭院内人们聚集,热闹非凡。
这两句表达了国庠(国子监,古代的最高学府)的庄严和繁荣,人们在庭院中聚集,气氛热烈。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函丈(指国子监的教室)里的老师坐在主位上,金壁上挂满了经书。
这两句描绘了国庠中的老师坐在主位上,教授学生,金壁上挂满了经书,显示了学府的严谨和学问的丰富。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学生们向着玉衮(指国子监的校长)行礼,高兴地认识了象丘(指国子监的校场)的形状。
这两句表达了学生们向校长行礼,高兴地认识了学府的校场,显示了学生们对学府的尊敬和好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国庠的景象,表达了对学府的赞美和敬意。作者欧阳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以及国庠的庄严和繁荣。诗中展现了学府中师生的互动和学问的丰富,表达了对学府教育的推崇和对学生们的祝福。整首诗词以清新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学府的向往和赞美。

  • 《生查子》

    妾情歌柳枝,郎意怜桃叶。罗带绾同心,谁信愁千结。楼上数残更,马上看新月。绣被怨春寒,怕学鸳鸯叠。

  • 《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 《白露日独立》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 《送僧归护国寺》

    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他日可容攀社侣,篮与终待叩松扃。

  • 《陪姚合游金州南池(一作金州夏晚陪姚合员外游南池)》

    柳暗清波涨,冲萍复漱苔。张筵白鸟起,扫岸使君来。洲岛秋应没,荷花晚尽开。高城吹角绝,驺驭尚裴回。

  • 《晚步阡陌见水珠逡逡上沿苗叶月华露彩相映清》

    水珠卷苗叶,夕气转阴机。浩露添璀璨,明蟾坐发挥。静窥关物理,行拂上人衣。除却长沮伴,能知此竟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