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瓦青烟夕霭生,斗杓迎岁转东城。
隋宫守夜沈香燎,楚俗驱神爆竹声。
玉树罗阶家宴盛,羽觞称寿彩衣荣。
九门朝客思公甚,向晓天风舞雪霙。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除夜偶成拜上学士三丈》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万瓦青烟夕霭生,
斗杓迎岁转东城。
隋宫守夜沈香燎,
楚俗驱神爆竹声。
玉树罗阶家宴盛,
羽觞称寿彩衣荣。
九门朝客思公甚,
向晓天风舞雪霙。
中文译文:
万瓦上升起青烟,夜幕下的霭气生起,
斗杓迎接新年的到来,转向东方城池。
仿佛隋宫守夜时,沈香燃烧的香炉,
楚地的习俗中,用爆竹声驱逐邪神。
玉树罗阶上,家宴十分盛大,
举杯祝寿,彩衣照人光荣。
九门迎接朝客,思念公卿甚深,
在黎明前的天空中,风舞雪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和庆祝新年的场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夜幕下的青烟和霭气,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斗杓是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器具,诗中用它来象征新年的到来,转向东方城池,寓意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中提到了隋宫守夜时燃烧的沈香燎,以及楚地的习俗中用爆竹声驱逐邪神。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节日气氛,展示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家宴的盛况,玉树罗阶上的喜庆景象。人们举杯祝寿,穿着彩衣,彰显了喜庆和荣耀。九门迎接朝客,表达了对贵族和官员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诗以向晓天风舞雪霙作结,展示了除夕夜的寒冷和清晨的寒风,给人一种清新而富有诗意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除夕夜的喜庆和庆祝新年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春拜有耕夫,扣角卧林麓。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何如一蓑寒,风雨立於独。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空山多白云,万此空有足。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举世无与娱,逝方
闻说江边起柁楼,欲将吾道付沧洲。三年恶瞰卢仝屋,一日轻装范蠡舟。蹈海高怀欣独往,济川好手蹇难留。樯阴舸下能容我,雨笠烟簑傲白鸥。
天媛贪忙为灵匹,几时留巧向人间。
东观时闲暇,还修喻蜀书。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
貌古骨癯,云閒月孤。相随似有,认著还无。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