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遇雪》

定知花发是归期,不奈归心日日归。
风雪岂知行客恨,向人更作落花飞。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遇雪》

作者:王安石(宋代)

定知花发是归期,
不奈归心日日归。
风雪岂知行客恨,
向人更作落花飞。

中文译文:
我明白花开便是归程的信号,
但可惜我的心每天都在归去。
风雪怎会知道行旅者的痛苦,
向他人中更多的落花飞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旅者在遇到风雪时的心情。诗人王安石以婉约的笔触表达了行旅者的苦思和无奈之情。

首句“定知花发是归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归家的渴望。花开代表着春天的来临,也象征着归期的到来。然而,接下来的一句“不奈归心日日归”,却表明诗人的心无法停留在他所期待的春天和归家的日子,而是每天都在思念着归去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风雪岂知行客恨,向人更作落花飞”将行旅者与自然景象相对照。诗人用“风雪”来象征困难和阻碍,暗示着行旅者的艰辛和困苦。然而,风雪并不了解行旅者的心情,不知道他们的痛苦和思念。最后一句“向人更作落花飞”则以落花的形象表达了行旅者离别时的心情,他们像随风飘落的花朵一样,无法停留在归家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描绘行旅者的内心痛苦和对归家的渴望,以及与风雪和落花的对比,表达了离别和归途中的困苦和无奈。诗人王安石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婉约的语言使得这首诗在宋代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展现了王安石诗歌风格的特点。

  • 《送赵司令之金陵》

    自古词人例谪迁,十年无路可栈天。督师上正倚裴相,破贼叔应推谢玄。伏枥骥思沙漠外,脱韝鹰去碧霄边。僧隟早辱莱公赏,他日牵联得并传。

  • 《阖闾城怀古》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惟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 《京邸漫题》

    不遑将母兄嗟弟,无能以为尔与余。独坐小楼风雨急,江南岁晚雁何如。

  • 《建平途次》

    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自笑谙岐路,无劳更问津。

  • 《临江仙》

    今夜征帆何处落,烟村几点人家。莫惊双泪向风斜。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多情犹解惜年华。春闺重见处,霜鬓不须嗟。

  • 《举与万法为侣因缘颂》

    秤鎚搦出油,闲言长语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杨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