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郭外七桐里,知有宣州别驾家。
再世从游心自喜,暂时觞咏语无哗。
平田寒日行孤鹜,枯木凄风集乱鸦。
酒圣诗狂休问我,淋漓颠倒任横斜。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余应卿招饮》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门郭外七桐里,
知有宣州别驾家。
再世从游心自喜,
暂时觞咏语无哗。
平田寒日行孤鹜,
枯木凄风集乱鸦。
酒圣诗狂休问我,
淋漓颠倒任横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诗人袁说友在东门郭外的七桐里,得知有宣州别驾(官员)的家庭。他心情愉悦地再次与朋友相聚,暂时抛开繁琐的事务,欢饮畅谈。在寒冷的田野上,独自行走的孤鹜成为平地上的唯一动物。枯木之间的凄凉风声聚集着一群乱飞的乌鸦。诗人婉言拒绝了对酒和诗的讨论,他认为这些都是酒圣和诗狂们的事情,而他自己则置身于一种淋漓尽致、颠倒横斜的状态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情景,并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情绪和心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宴会的喧嚣与自然的寂静、平田上的孤鹜与枯木间的乌鸦,以及酒圣和诗狂与诗人自身的态度。通过这些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宴会场景的淡泊态度。
诗词中的"余应卿"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成为宣州别驾家宴的主人,而在这个场合上,他拒绝了与酒圣和诗狂们讨论诗歌和酒的话题,显示了自己独特的立场和思考方式。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递了一种超然于尘世的情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比和含蓄的表达,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它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优秀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人贵有精神,精神多不醇。有精神而醇,为第一等人。不醇无义理,是非随怒喜。怒以是为非,喜以非为是。怒是善人疏,喜非小人比。败国与亡家,鲜有不由此。娶妻娶柔和,嫁夫嫁才美。安得正妇人,作配真男子。
春风归戚里,晓日上花枝。清管新莺发,重门细柳垂。经过千骑客,调笑五陵儿。何事灵台客,狂歌自不知。
菊之澹兮北门之秋,菊之靖兮栗里之丘。菊之逸兮审夫去留,老余圃兮海之陬。饮菊泉兮谷之洲,征斯人兮吾谁与俦?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
霜花如鹄毛,万里点枯槁。晓入蓬池道,寒侵苏合袍。重来社栎长,旧寄里门高。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
曲江绿柳变烟条,寒谷冰随暖气销。才见春光生绮陌,已闻清乐动云韶。经过柳陌与桃蹊,寻逐春光著处迷。鸟度时时冲絮起,花繁衮衮压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