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应未到,若士或曾游。
岸隔千峰秀,门临万濑愁。
蜺旌疑可迟,丹洞拟深投。
归去夸尘侣,城闉鹤暂留。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月初三这一天泛舟至奇石洞,留题于洞中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人应未到,若士或曾游。
岸隔千峰秀,门临万濑愁。
蜺旌疑可迟,丹洞拟深投。
归去夸尘侣,城闉鹤暂留。
诗意:
这里的世人还未到达,也许曾有士人游历过。
岸边分隔着千峰的秀美,门前面对着万濑的忧愁。
景色如此美好,让人以为时光可以慢下来;洞穴如此深邃,让人有意沉浸其中。
回去时可以夸耀与伴侣们的尘世之游,而城闉中的仙鹤也暂时停留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六月初三的泛舟之旅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在奇石洞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绘洞穴美景,表达了对人世之游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他认为这个地方还未被世人发现,只有少数士人可能曾经到过。岸边山峰起伏,景色秀美,而面对着洞外的万濑,诗人却感到忧愁。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感受。
诗中的蜺旌和丹洞是意境的营造,蜺旌是神话中的传说生物,意味着此地的景色令人怀疑是否真实,而丹洞则象征深邃和神秘。诗人将自己的归去与尘世之侣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于自然之境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中的"城闉鹤暂留",给人以意境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于仙鹤的暂时停留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暂时停留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对远离尘嚣的向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塑造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江边日日强登台,越柁吴樯久不来。投迹东巴留万里,侧身南极望三台。公朝遣使丁年去,丞相疏恩甲第开。圣主得贤如作颂,微臣愧乏子渊才。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松门包土囊,石径驻尘鞅。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鼓钟殷林际,堂殿爽磴上。有亭依后罔,极眺一何郎。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象。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徽音来景毫,盛事耸吴乡。上象三台照,高文五色章。纯如登乐府,渊若测天潢。寒谷春重煦,幽宫草特芳。感知心似血,思报鬓成霜。新定惭无惠,姑苏惜未康。尧汤馀水旱,刘白旧风光。北阙云霓远,南园橘柚荒。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碌碌嘲须解,循循教弗忘。迹甘荣路外,情寄
屋角篱尖竹树阴,可怜用尽许机心。凝身不动如无物,顿网轻摇试有禽。丝贯日华明五色,戏随风舞忽千寻。看渠经纬来还去,忘却摧隤立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