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翻译
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注释
⑴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⑵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
⑶墙东:指隐居之地。《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⑷身:自己。
⑸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风韵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⑹“绿杨”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诗人想与元八作邻居。
⑺犹:尚且,还。
⑻伴:陪伴的人。
⑼岂得:怎么能。
⑽可独:哪里止。
⑾长:通“常”,往往,经常。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诗人想象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带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值得神往的美好状态。这也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诗人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不断反问,也是侧面表现诗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语言朴实真挚,推心置腹,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环境,笔力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倍感舒畅惬意。
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静容猿暂下,闲与鹤同寻。转旆驯禽起,褰帷瀑溜侵。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阴。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携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龙眠有巧手,幻出汗血驹。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遂画白依仙,蕲与梵释俱。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昙居。杂以马龙像,宿习终未除。四王名字异,且复形状殊。信者谓其有,疑者意其无。荡荡天门高,谁能凌空虚。何以信不疑,取诸贝叶书。子不语怪神,从释恐畔儒。语之且不可,笔之
共谭诗律更谭禅,人指昌黎接大颠。屏叠葛藤烧笔砚,息阴休影了残年。
壮游初到郑公乡,与子吟哦古佛旁。老去同时人死尽,那知来此话僧房。
磷磷清颍流,中截两崖断。架桥在城底,斗出旷平漫。阴风无边来,左右篷惊转。我得感时节,跋马重为恋。虽非远别戚,所恨良会散。却想置酒地,松阴野色晚。
桑椹初生柳叶农,薰风咄咄逼春工。物华过眼真堪恨,缘发今成一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