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红湿紫满莓苔,泼墨浓云尚送雷。
风雨岂无他日再,何须随却海棠来?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雨再作政妨海棠》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漂红湿紫满莓苔,
泼墨浓云尚送雷。
风雨岂无他日再,
何须随却海棠来?
中文译文:
红色的雨水浸湿了紫色的苔藓,
浓墨般的乌云仍然带来雷声。
风雨难道没有其他的日子重新来临,
又何必随着海棠的离去而离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雨水再次阻碍海棠花开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描述的雨水使莓苔变得鲜红湿润,凸显了雨水的浸润力和水滴的红色鲜艳。同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形成了浓墨般的气氛,给读者带来一种压抑和紧张感。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反思和疑问。他问道,风雨难道没有重新来临的时候吗?为什么非要随着海棠的凋谢而离去呢?这里的海棠可以被理解为人生的象征,诗人在质疑为什么在面对逆境时不坚持等待更好的时机,而选择放弃或离去。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雨水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对逆境和挫折的反思,提醒人们在困难面前要坚持和等待更好的时机的到来。诗词中的意象和对比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古人已如此,今人
游遍丹山与翠崖,新村渡口日西颓。神仙有无不可问,欸乃数声归去来。
横挑布袋压乌藤,笑里藏刀极可憎。铁奉化人浑是铁,如何容得这般僧。
孟夏倏已晚,诘旦及悬弧。推迁惊岁序,俯仰念劳劬。感物叹漂泊,抚己既叨逾。去事日已遥,来者言足图。澹漠远世纷,超遥观道书。伊昔有胜士,染工藏市区。感悟及生朝,欲访仙人闾。自缒投绝壑,果谐欣愿初。尘念虽少牵,脱屣终不渝。一死会当有,贵贱理必俱。万事惟一舍,此外
寂寞荒原下,南山只隔篱。家贫唯我并,诗好复谁知。草色无穷处,虫声少尽时。朝昏鼓不到,闲卧益相宜。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