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

好客汉内史,著书蒙漆园。
肯从一先生,共访三神山。
行循古塘步,步入青林间。
不见荷篠人,但与二子言。
非干海风引,意足我自还。
古来剡溪上,兴尽明月天。
亦有好事人,稽山回酒船。
兹游虽不逢,赖古多此贤。
作诗解严郑,相视各欣然。

作者介绍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好客的汉内史,著书于蒙漆园。
肯随同一位先生,一同访问三座神山。
我们沿着古塘循径行走,踏入青林之间。
并未见到荷花与竹子的人,只与两位子弟交谈。
不是因为海风的引导,而是出于我内心的愿望。
古往今来,剡溪上的景致,激发出明亮的月光。
也有热心肠的人,乘船回来稽山。
虽然此次游览未能相遇,仍感慰古时贤人的丰功伟绩。
创作诗来解除郑严的忧虑,相互对视,各自欣喜。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项安世与郑检法和庄贤良一同前往三座神山游览的情景。诗人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交流心得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人的敬意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展示了作者的好客之心、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统的追溯。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自然美景、交流心得的愉悦心情。

赏析: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以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为主题,通过写景的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致,如古塘、青林、荷花、竹子、明亮的月光等。这些景物的描写相对简短,但却生动传神,使读者能够想象出具体的画面。

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作者与郑、庄两位友人一同游览山川,彼此交谈,展示了友谊和合作的精神。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古人的敬仰通过描写诗中的人物情感得到体现。最后,作者通过写诗来消除郑严的忧虑,彼此欣喜对视,表达了对友人的共鸣和慰藉。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为线索,结构简洁明快,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山赏景的场景和感受。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与人情的思考和追溯。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又传达了对友谊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 《赠苏炼师》

    两鬓苍然心浩然,松窗深处药炉前。携将道士通宵语,忘却花时尽日眠。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犹嫌庄子多词句,只读逍遥六七篇。

  • 《以金沙酴醾送公寿》

    天遣酴醾玉作花,紫绵揉色染金沙。凭君著意樽前看,便与春工立等差。

  • 《夜坐忽闻村路报晓铁牌》

    何人叩铁警农耕,炊饭家家起五更。也似早朝风雪里,遥听宫漏下宫城。

  •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又将余力作修竹,石上数茎风撼玉。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 《寒食日出游》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

  •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雨催杖屦却瀀回,卷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